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清靜/《夜色》:于黑暗中追尋心靈之光的深度沉吟

        來源: 作者:清 靜 發布時間:2024-08-15 17:16:12

        夜色,常常是一種神秘而深邃的存在。它宛如一張無邊無際的黑色綢緞,輕柔地覆蓋著世間萬物;又仿若一個深邃的謎團,靜默地等待著人們去探尋真諦。當夜幕降臨,黑暗如同一位悄然降臨的主宰者,緩緩吞噬著世間的光明,營造出寧靜的表象,卻也在人們的心底激蕩起層層思緒的波瀾,引發無盡的沉思。

        涂擁的詩歌《夜色》,以其細膩且極具穿透力的筆觸,為我們深刻地展現了個體生命在生活的夜色中所經歷的迷茫、戰栗與掙扎。這首詩宛如一首低吟淺唱卻飽含深情的夜曲,悄然觸動著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

        詩的開篇,在簡單交代之后,推出詩句“先是臥室,夢中醒來/我再也按不亮/自己滅掉的燈光”,仿佛黑暗舞臺上那沉重的開場幕布被緩緩拉起,瞬間將讀者拽入一種深深的無助與失落的深淵。此處那無法亮起的燈光,恰似希望的火苗被無情的寒風驟然撲滅,這無疑是一種精妙絕倫的隱喻,深刻地暗示著詩人在生活中某些珍貴希望的猝然消逝,亦或是崇高理想的悄然迷失,恰似無邊的黑暗無情地吞噬了那微弱的光明。

        在餐廳的情境中,“那么多閃亮的色香味/來不及品嘗/突然‘啪’地一下就進入夜色”,這里的“閃亮的色香味”仿佛被賦予了靈動的生命,它們宛如活潑頑皮的小精靈,在瞬間的歡愉之后,又匆匆隱匿于夜色之中。這種擬人化的生動描繪,精妙地展現出美好事物那轉瞬即逝的特性,以及個體在生活急速的節奏中那份深深的無奈與倉惶,致使那些本可帶來滿足與幸福的瞬間如流星般稍縱即逝,無法緊握。

        左鄰右舍燈火通明/城市也徹夜不眠/我卻老房子一樣陳舊”,這強烈而鮮明的對比,猶如一面清晰且震撼人心的鏡子,無情地凸顯出詩人自我感知與周圍繁華環境的格格不入。內心深處那難以言喻的孤獨,以及如同老房子般逐漸腐朽的衰老感,在這對比中愈發凸顯。盡管周圍世界燈火璀璨,充滿著無盡的光明與蓬勃的活力,但詩人自己卻仿若被遺忘在黑暗的偏僻角落,光芒逐漸黯淡直至消逝。

        詩中,詩人還多次提及的“燈光”,如“經常舉著壞燈泡/大街小巷找不到匹配型號”,這一關于“燈光”的逼真描述,恰似一位孤獨的行者在茫茫人海中苦苦尋求幫助卻最終無果。它象征著詩人在追求內心光明和自我價值實現的漫漫征途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即便懷揣著換燈的堅定勇氣,卻可能因種種難以抗拒的緣由無法達成心愿,“費盡余生,也無法接通自己有過的光芒”,這般表述,宛如一聲無盡的悲嘆,深深地鐫刻出對生活的無奈以及對命運多舛的無盡感慨。

        不禁讓人想起李煜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滔滔不絕的江水比喻綿綿不絕的哀愁,此詩以燈光的明暗巧妙地象征著人生的跌宕起伏與無奈。又如蘇軾在“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里通過孤獨的飛鳥抒發內心的孤寂,這首詩則以老房子和壞燈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個體的落寞與凄涼。

        總的來說,《夜色》通過獨特且寓意深遠的意象,以及深刻而發人深省的思考,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生動地揭示了現代人在生活中的迷茫、孤獨,以及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深切懷念。它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生活的滄桑與無奈,引發讀者對人生的意義、價值以及存在的本質進行深入且透徹的思考,仿佛在黑暗中不懈探尋那一絲可能的光明,充滿了對生活的深刻洞察與對未來的殷切期許。

                                                        

        附詩歌:


        夜色


        涂擁


        五十年的老房子

        一盞盞燈在陸續壞掉

        先是臥室,夢中醒來

        我再也按不亮

        自己滅掉的燈光

        后來在餐廳

        那么多閃亮的色香味

        來不及品嘗

        突然“啪”地一下就進入夜色

        左鄰右舍燈火通明

        城市也徹夜不眠

        我卻老房子一樣陳舊

        光在一點點減少

        經常舉著壞燈泡

        大街小巷找不到匹配型號

        雖然尚有換燈的勇氣

        卻往往費盡余生

        也無法接通自己有過的光芒

         

         

        作者簡介:清靜,姓吳,四川省隆昌市人,四川某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詩文散見于《星星》《揚子江》《詩潮》《中華文學》等報刊,偶有獲獎。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清流县| 稷山县| 法库县| 马关县| 石门县| 庆阳市| 讷河市| 阳东县| 乃东县| 潞西市| 辛集市| 屯留县| 诸暨市| 松江区| 调兵山市| 济源市| 五莲县| 连城县| 上杭县| 黄浦区| 黔西| 湄潭县| 西华县| 樟树市| 军事| 溆浦县| 鹤岗市| 米林县| 晋江市| 巴楚县| 永定县| 柯坪县| 苍南县| 西畴县| 无极县| 五常市| 太康县| 资兴市| 镇坪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