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老高/刨豬湯味道

        來源: 作者:老高 發布時間:2024-12-06 09:30:14

        吃刨豬湯是我的最愛了。小時候在農村,很窮,一到冬天,就盼望著兩件事:一是盼殺年豬,盼得天天去豬圈看那頭又肥又大的豬。殺豬就有肉吃,鮮肉鮮血旺,可以管吃夠。二是盼過年,過年就有新衣服穿,有人給壓歲錢,然后存下來買文具盒,買紙筆,偷偷買煙抽。那個年代生長在農村的娃兒,我想我們大都會是這樣的。

        在我國西部等省和重慶、川東地區農村一帶也有吃刨豬湯的習俗,但似乎沒什么太多講究,無外乎是現殺現吃,吃點新鮮的而已,除此之外,炒菜和菜品都與我們平常吃的差不多。

        而在我老家則不一樣。我老家在武陵山區,是一個土家族集聚的民族自治縣。每年到了寒冬臘月,“殺年豬,迎新年”的土家族系列民俗活動就開始了,這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不少熱烈的氣氛。吃“刨豬湯”,就是我們土家族歷史悠久的一種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所謂“刨豬湯”就是農村在快要過年的時候,家里殺頭年豬,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豬內臟和豬血,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

        那個時候殺豬除毛,是人工吹氣,不是現在的打氣筒打氣。殺豬匠要在殺死了的豬的后腿開個口,用上吃奶的勁鼓起腮幫子吹氣,把豬沿著各路器官吹鼓脹了,再放在地壩邊早已壘好燒得滾燙的開水鍋旁邊,一邊用開水燙身,一邊用刨子刨毛。

        殺豬匠是要提前預約的,不然他忙不過來。檢驗殺豬匠的功夫主要有三條:一是豬毛刨不刨得干凈;二是五臟六腑是不是清洗得徹底;三是下肉時看誰分割的大小精準。每年我們殺年豬請的殺豬匠姓陳,是我們那一帶最有名的,還和我們家沾點親戚關系,所以,我們每年照顧他的生意,他也在我們家殺豬格外用心。

        豬是自己家喂的,沒有用任何添加飼料,全是用豬草、紅苕、洋芋、菜葉和剩菜剩飯喂出來的,需要喂一對年,即是今年把年豬殺了,馬上又去買一個小豬兒喂起,喂到明年寒冬臘月,膘肥體壯了,又殺年豬,我們稱“糧食豬兒”,這樣喂出來的年豬,完成了它的自然生長周期,肉很鮮嫩、細膩,吃起來糯滋滋的。                          在我們那里吃刨豬湯很有講究,因為要請三親六戚和親朋好友。為什么叫吃刨豬湯不叫喝刨豬湯呢?因為在我們那里的刨豬湯不僅僅是湯,正宗的刨豬湯有幾道必備的菜肴,不然就不叫刨豬湯了。

        第一道菜:綠豆燉肥腸。殺豬之前,銻鍋就放在火爐上開始燒水了。豬大腸、心肺拿出來洗凈切成節節或是塊塊、三角形坨坨放進銻鍋燉要熟了,再放些綠豆,幾個干海椒、摘一把柑子葉,放少許五香八角,燉成一大鍋。

        第二道菜:火爆粉腸。粉腸即小腸,洗小腸時,不能用手剮,手剮了留不下腳油,得用刀削,順著小腸把腳油削去一部分,在腸子上留下一溜,再翻過來,切成一節一節,大柴火鍋,油爆,將切好的小腸和生姜、大蒜放進油鍋里爆,撒一些蒜苗,十幾秒鐘即可起鍋,又脆又香,一咬一包兒油兒燜在嘴里,押一口苞谷燒白酒抑或是刨一口飯進嘴里,那味道,現在想起來,都還讓人止不住咽口水。

        第三道菜:油梭豬肝。吃泡豬湯的豬肝是不能洗的,否則,炒出來吃起噗擦噗擦的,直接從腹腔里取出本身就最干凈,切的時候要順著紋路切,厚薄要均勻,勾少許芡粉,在火爆爆的油鍋里,合著生姜大蒜下鍋,撒上蒜苗,翻炒要快,炒上幾秒鐘起鍋,這樣炒出的豬肝,香糯于嘴,回味于心。

        第四道菜:回鍋肉。當把豬刨完洗凈一破兩半掛上樹丫或是斜梯上還有溫度時,即取下一刀胛子肉或三線肉,放進正在燉煮的肥腸銻鍋里煮熟(不要太耙),拈起來,切成四指寬的片,同樣的生姜、大蒜、菜海椒片,放進油鍋里爆炒一會兒,加點蒜苗,待肉片起卷卷時起鍋,糯滋爽口,肥而不膩。

        第五道菜:血旺湯。血旺湯是一定少不了的,叫“吃血旺,越吃越興旺”。在一大鍋白菜里,在剛殺的豬血盆里,用刀橫豎幾下劃成小方坨坨,放進鍋里煮成菜湯。湯是鮮的,菜是打過霜熔的,血旺起泡泡。它不是一年四季都能喝得到吃得到的,只有到了寒冬臘月殺年豬的那一天,才能享受到這樣的美味。

        第六道菜:花豆腐。這邊殺豬,在隔壁一家灶屋里,已經點好了大鍋豆花。豆花是用石磨推的,膽水點的,收水時,放上少許鹽巴,撒點韭菜,上面放一個筲箕,一邊用小火烘煮,一邊用木瓢舀走多余的窖水,再取走筲箕,用菜刀在上面橫豎劃成正方形,一碗一碗上桌。調料也很有講究,是將辣椒放在柴火堆里烤焦后,連同大蒜、花椒、木姜子(也叫過山香、山胡椒)在沖缽里沖爛,放點在豆腐上,吃起來嫩而不老,味道麻辣鮮香,又香又有嚼頭又很刺激,真讓人吃了還想,欲罷不能,欲止還饞。這是我們山區吃“刨豬湯”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有了這必不可少的六道硬菜以后,還得配個七大碗八大碟的小菜,“滿漢全席”就齊了。在院壩里或街檐上,擺上幾桌,不管它是不是三九嚴寒,大家圍坐在一起,山風時刮時停,霏霏小雨飄來飄去,人聲鼎沸,熱鬧異常,寒冷消融于熱情。大家一起吃喝玩,完了熱情的主人一般還要給來的客人送一小刀肉,顯示主人的大方好客。剩下的就用來熏成臘肉掛在灶壇的掛鉤上,一年四季就有了肉吃。吃刨豬湯體現的是一種親戚、鄰里之間的情感交流。它是一個載體,承載著濃濃的鄉村溫情。哪家要吃“刨豬湯”,那天這戶農民家中就會十分熱鬧, 邊吃邊談,有說有笑,既聯絡感情,又互通信息,還籌劃來年發展,很有意思, 所以這種“吃刨豬湯”文化沿襲至今。

        吃刨豬湯的席上很熱鬧。農村人雖然文化不高,但個個都很耿直。農村人喝酒講究個親熱,不分你我,就著一只土碗,你一嘴、我一嘴輪流轉圈。有時喝到興致,干脆來個猜拳行令,扯破喉嚨像吵架,歡快淋漓。你別看不慣,你別不適應,這種看似不文明的現象,其實是最原始的不帶有絲毫雜念的原生態文明表現。

        有人說,一個男人是不是開始衰老了,你不用去醫院空花那些冤枉錢讓醫生跟你說,有個段子你比較一下就全知道了,叫:看報紙越看越遠,撒尿越撒越近,過去的事情忘不了,現在的事情記不住。這就是衰老的開始。兒時的記憶,濃濃的鄉愁,是那樣的清晰透徹,就像剛剛發生的一幕一幕。我,開始老了。

        多想再回到兒時,多想再嘗嘗那刨豬湯的味。但是,蛇蛻皮、人老死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刨豬湯的味離我越來越遠去了,往年都是我老母親喂頭大肥豬,冬至一過,就催著我們幾姊妹回去吃刨豬湯。今年,我們沒有同意她喂了,她身體不好,怕沾冷水,畢竟是近90歲高齡的人啦,我們哪里忍心啊!我年初回去,試著想讓我那三個表妹喂頭肥豬,過年時,我們回去拿錢買,大家熱鬧一下,可她們也懶得喂了,吃肉都是臨時去鄉場上買的。

        雖然再也吃不上我們土家族正宗的刨豬湯了,但那情、那景、那味,已經深深地留在了我的骨髓里。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普兰县| 都江堰市| 双江| 赤壁市| 泰兴市| 河源市| 文成县| 会同县| 新竹市| 深泽县| 高密市| 武宣县| 宜宾县| 北碚区| 昭通市| 壤塘县| 青川县| 梅州市| 萍乡市| 遵化市| 昭通市| 临武县| 嘉荫县| 页游| 泸水县| 珠海市| 望奎县| 台南县| 恩施市| 怀安县| 醴陵市| 沙河市| 宝应县| 施秉县| 皋兰县| 兴海县| 徐州市| 舞钢市| 滨州市| 米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