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老師說雷鋒精神就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女兒拿著學雷鋒手抄報撲到我身上。忽然仰頭問:“如果雷鋒叔叔活在今天,他會做什么呢?”
窗外三月的細雨掠過霓虹閃爍的高樓,街道邊“新時代雷鋒精神”的標語格外醒目,我翻開手機里“人民衛士”——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照片,思緒被拽回三年前9月的帕米爾高原。
“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2021年9月底,我們一行人遠赴平均海拔4500米的帕米爾高原,慕名前往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家,初秋的帕米爾高原,天空藍得近乎透明,雪線在遠處若隱若現,牧民的牦牛群如黑珍珠般散落在荒原上。繞過幾道彎,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狂風里,我第一次見到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這就是那個一張地圖、一頭牦牛,一條路,在邊境線上度過大半生的人嗎?我內心洶涌澎湃。
老人佝僂著背,卻像一棵生了根的胡楊,穩穩立在門前。在他身后屋檐下掛著幾塊銅牌,陽光斜斜切過“愛國擁軍教育基地”“黨員黨性教育基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牌子,碎金般灑在老人褪色的軍綠大衣上。
滿懷敬意,我們踏入巴依卡老人家中,客廳里陳列著許多照片、獎狀、證書,“這是我爸爸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帶路巡邊時的合影,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巡邊,這是翻越再勒阿甫達坂……”老人自豪的為我們講述護邊往事,一幅幅從黑白漸變為彩色的照片,如時間畫卷緩緩鋪展,將一家三代70多年的戍邊身影永遠定格。
巴依卡在一張黑白照片前佇立良久,“我父親過去常叮囑我,說他走不動邊防線時,我得走,我走了他心理才踏實”。接過父親的牦牛鞭,一串串數字記錄著巴依卡這些年的生活:從1972年到2009年,將近40年的時間里,他共巡邏700多次,行程3萬多公里,多次帶著邊防戰士騎著牦牛走在隊伍最前列,穿越被稱為“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溝,在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難之中為邊防官兵化險為夷,而他自己,卻負傷6次。
“過去巡邊這么艱險,你們有自己的牧民生活,為什么還要去冒險當義務向導?”我震驚的問道。巴依卡一臉堅定:“他們第一次來到我們家鄉的時候,我們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是他們免費給我們藥,給我們米面,幫牧民打草,還幫我們蓋石頭房子,卻什么也不要。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好人。后來我們才知道,他們叫共產黨。”“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巡邏路上確實有很多危險,但我們必須做好國家的事”。
“雖然我的兒子犧牲了,但56個民族千千萬萬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
2009年,飽受病痛困擾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把這份責任與堅守交給了兒子拉齊尼·巴依卡。“拉齊尼十多歲就跟著我巡邊,學習探路、查看地形,他一直是我的驕傲”巴依卡擦拭著兒子的雕像,微微佝僂的背開始上下起伏。就在2021年春節前夕,已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的拉齊尼,為解救落入冰窟的兒童不幸英勇犧牲,永遠沉入喀喇昆侖的冰河里,年僅41歲,后被授予第六屆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并被追授為“時代楷模”。
我們一行人在拉齊尼的半身雕像前,深深鞠躬,幾度落淚。“拉齊尼救人我并不意外,雖然他離開了我,但是56個民族的孩子都是我的孩子。”爐灶上的奶茶沸騰著,老人慢慢起身,從木箱底拿出半張雪水泡過的巡防圖,那是拉齊尼留下的使命,也是拉齊尼踐行的信仰。就在我們到訪前幾天,收入本就不多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以兒子拉齊尼的名義將20萬元積蓄捐贈給河南紅十字會,用以抗洪救災。“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的兒子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如果我兒子還活著,他也會選擇這么做。”巴依卡的話語質樸、熾熱。這樣無私、大愛的家風背后,是巴依卡家族對祖國的真摯熱愛和對同胞的深切關懷。
“我會把我的孫子培養成為第四代護邊員”
臨別時,我問老人“為什么不把孩子送到條件好點的地方學習生活?”,老人抓起一把砂礫灑向天空,“你看,沙子飛再遠,最后都得落回帕米爾。巡邊的腳印,總得有人接著踩,我的孫子會是優秀的護邊員。”在巴依卡眼中,孫子不僅是家族的延續,更是戍邊精神的傳承。
少年看著我羞澀的紅了臉,輕輕往我包里塞了塊紅漆的鵝暖石。“爺爺說等我練好字,就把這紅漆刷到真正的界碑上”,“同學說上海有百米高樓,可我覺得,再高的樓也高不過國家的界碑”。
我突然明白,有人奔向繁華,就有人扎根荒涼。在許多人渴望走出大山,享受繁華都市生活的今天,總有人守著樸素的心愿,將戍邊衛國的使命代代相傳,他們過著樸素的生活,精神卻永遠在高處與遠方;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要求微乎其微,而他們渴望給予的卻是自己的全部。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種心靈洗禮之后的遼遠與寧靜。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讓我相信,最燦爛、最干凈、最高尚的靈魂總是在最普通的人群中。
“大好河山,寸土不讓”,我想,這是屬于戍邊人的幸福吧,他們把自己的一生和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能守住國家的安寧,能看到祖國的繁榮,能知道,這中間有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巴依卡一家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塔吉克族青年,毅然回到家鄉,報名成為護邊員,把青春刻進界碑,把生命扎根高原,在雪山之巔寫下無聲的誓言。
在這個被春風喚醒的季節,城市里的人們傳頌著雷鋒的故事,而在遠離霓虹與喧囂的雪域高原,另一個關于奉獻與傳承的篇章正默默書寫。巴依卡一家用血脈賡續的赤子之心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從來不是選擇去哪里,或者選擇做什么,而是把堅守刻進骨血,用微光照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