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叮……”伸手關掉手機鬧鐘,習慣性地開始關注疫情地圖,心里默默計算著是不是比前一天少,拐點是不是就快來了。幾縷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射在地板上,今天應該是個溫暖而明媚的好天氣。窩在床上不想動彈,思緒也飛到了這幾天的工作上。
記得單位的全動員是在大年初三,各地疫情告急,社區的排查人員嚴重不足,需要各個單位支持。工作群里發了通知,立即就有了回應。“收到、可以、好的……”沒有抱怨,沒有遲疑,唯有支持。接著就是組隊、分組、輪班,我被安排在第二天。
初四的早晨,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路上安靜的能聽見踩著水花濺起的聲音。提前到崗的人員被分成5個小組,對包保區域內居住人員情況進行徹底的摸排。簡單地說,就是一家一家地敲門,一戶一戶地登記。
“咚咚咚……”門從里面打開,一位阿姨穿著厚厚的睡衣開了門,語氣有些不耐煩,“干嘛,這么早,不睡覺啊?”
“你好,新年快樂,我們是檢察院的,這個小區的包保單位。現在疫情嚴重,有些情況想了解一下。”
“哦,正好,我還說去找你們的。你們哪個報的,把我弄成武漢返鄉人員了。你曉得好惱火不,親戚朋友都打電話說要隔離我。我是正規單位的退休職工,都沒有出過洪雅,不信你們去查。今天不給個說法不得行。”
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我一下子有點懵。網格員霜姐立馬說,“姐,你別著急,我先給社區打個電話,了解一下情況”,說完走到一邊核實情況去了。
“大姐,你先莫氣,我們就是來確認核實的。我前兩天還是遇到這種情況,因為同名同姓,被說是從武漢回來的。后來通過核對身份證號碼就排查了,這種情況好處理。”同組的軍哥居然有同種經歷,“現身說法”立即讓阿姨找到了知音。
“你不曉得好麻煩,我親戚給我打電話我才曉得,喊我不要出去……”就這樣,我們拉開了話題,陪著聊天,重新把信息又核實了一遍。后來經社區了解,武漢返鄉人員中,確實有一名和阿姨同名同姓的人,但是地址不一樣,所以造成了誤會。經過網格員的解釋,阿姨的氣也消了。走的時候,阿姨含蓄地笑了笑,說:“不好意思,剛剛有點起床氣。吃點兒水果再走吧。”后來,我還給她打過兩次電話,了解外出及接觸人員情況,阿姨都特別配合。
我們不斷問著重復的問題,受訪人從剛開始受到“打擾”,不耐煩也逐漸變成了后來的理解。一天時間,我們走訪了80戶279人。
后來幾天,工作的范圍和內容越來越多。指導小區建立臨時黨支部、排查酒店入住人員、制作宣傳資料、發放宣傳手冊,檢察長到鄉鎮指導防疫、贈送物資,第一書記到聯系村幫助卡點篩查……我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只希望戰“疫”勝利能夠早日到來。
“36.5°,正常,請注意防護。”小區志愿者量完體溫,我走出大門,沐浴著暖暖的陽光,人也仿佛充滿了力量,今天也是元氣滿滿的一天啊!
心如花木,即使歷經風雨,也要逆風而行,向陽生長!武大櫻花,待你爛漫,我們再會。(羅茂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