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很喜歡我們中國的傳統服裝,這次文化館專門組織了模特秀培訓,既可以鍛煉我們的形體,又可以學習旗袍知識,真是一舉兩得。”“就是就是,這種培訓既能鍛煉身體,又好耍,還能學東西,我們都喜歡的很。”近日,區文化館組織的2021納溪區公益文化藝術培訓-模特秀課開課了,問到大家對本次培訓的評價,個個都是贊不絕口,希望以后能夠多開展這種活動。
今年年初,區紀委監委駐區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劉麗在安富街道順江街社區走訪時,群眾普遍反映現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少了,群眾文化生活不豐富。“以前每逢節假日都鬧熱的很,像端午節還會組織大家包粽子玩游戲看演出,現在啥子都沒得了。”居民劉艷說。
“為什么公共文化活動大量減少?癥結到底在哪里?”隨后,派駐紀檢監察組對區文旅局和部分村(社區)進行了走訪調查,了解到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公共文化活動大大減少了,特殊時期節事活動還要叫停、影院關閉、圖書館和文化館等文化場館也暫停各類線下活動,群眾文化生活受到很大程度影響。區文旅局雖然也開展了一些線上活動,但總體來說活動偏少、參與面不廣,尤其是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較差。
“疫情爆發以后,為了避免人員聚集,按照上級防疫要求,很多公共文化活動都不能開展了,較疫情之前,公共文化活動次數少了一大半。”區文旅局副局長郝怡向派駐紀檢監察組介紹到。“防疫工作肯定是必須按照規定嚴格執行的,但是也不能因為疫情就讓我們的群眾文化活動打折扣。文化部門的責任就是更好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果不能開展線下活動,就多開展線上活動,不能開展大型活動,就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多開展小型活動。同時,要做好宣傳,讓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派駐紀檢監察組將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向區文旅局進行了反饋,并提出了工作要求。
很快,在派駐紀檢監察組的督促下,區文旅局及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強化工作措施,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安排部署公共文化工作。隨即區文化館、區圖書館按照要求立即行動,陸續開展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區文化館通過抖音、學習強國等網絡平臺開展了民歌及牛牛燈展播,線上誦讀,網絡直播課程等活動20余場次,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喜歡,其中牛牛燈拜年表演更是得到超10萬觀眾的點贊。區圖書館升級了微信公眾號、微信圖書館、手機移動圖書館數字平臺,為群眾提供了超100萬冊的海量閱讀資源,并結合節慶主題持續開展“新書推薦”“名師講壇”等線上閱讀活動60余場次。同時,兩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組織文化志愿服務隊深入全區13個鎮(街道)開展了各類公益文化藝術培訓及文化進校園進基層活動30余次,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
“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是‘民心守護’工程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我們黨員干部要主動作為、擔當使命,了解群眾文化口味,為群眾配送文化活動菜單,讓群眾找到合口味的文化菜肴,高效便捷的參加文化活動,真正以活動強文化,以文化惠民生。”區紀委監委駐區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組長劉麗說道。
(劉麗 馮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