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散文】賈璋岷:又到人間四月天

        來源: 作者: 賈璋岷 發布時間:2022-04-21 15:13:30

        頒獎1.jpg

        春風駘蕩的日子,在川南納溪,我出席了一家高品位刊物《格調》征文活動的頒獎儀式。主席臺上的大屏幕滾動播出獲獎名單,有一件獲獎作品,題目叫《田灣河的水》,作者是喬德春。每滾動一次,我的眼睛就濕潤一回。

        頒獎2.jpg

        本來,他該上臺領獎,上臺暢談創作體會并發表獲獎感言。可是,上臺領獎的作家行列里,沒有他。

        他不會來了。而且,永遠來不了。

        大地回春日,依稀故友來。

        很多年前的一個4月,那時,我在一家報紙擔任部主任,圈刪著案頭的稿件,忙得焦頭爛額。一位中年人來了。他笑容可掬,一臉和氣,把一份稿件雙手遞上,希望刊登并指教。稿件毫無懸念地刊登了。于是,我們就認識了。他叫喬德春,剛從部隊轉業到四川省司法廳,那是他到新崗位前第一次撰寫的新聞稿件。

        那一天,院外的七里香已經牽出柔曼沃若的枝條,性急的小花,探頭探腦地吐出星星點點的白色。

        很快,他被任命為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輔佐了兩任廳長。中間,我們打過無數次交道,來往的稿件更多。后來,我擔任總編輯,工作交道不絕如縷,再后來,報社管理體制調整,從省委政法委轉到報業集團,但我們仍然保持著聯系,經常捧讀他的作品。在某個階段,我終于忍不住說,建議你不要寫新聞,文筆可惜了,多寫文學作品,而且,我看得出,你自己說你寫公文可以,寫新聞和其他文字都是新手,這是不對的,你肯定是文章高手。他還是一臉溫和的微笑。

        一日,在茶樓上,我們深談了一次。這回,他帶來整整一包刊物,幾分神秘地攤給我看,盡是些“南亞軍事瞭望”之類,還有內刊。我這才知道,他早年服務軍營,從事情報工作,研究鄰國的戰略動態,寫了好多內部或公開發表的文章。那一天,我們居然沒談什么新聞寫作,就是談“節克朗”“麥克馬洪”。我也才知道,本來,有機會到北京專門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他放棄了。

        從軍旅情報寫作,到行政機關與各種公文打交道,這是他的第一次華麗轉身。

        不甘心寫作程序化的公文,到熱心新聞寫作,特別是通訊報告文學寫作,這是他嘗試第二次轉身。

        也許,我的建議他作了參考。年后,他送來一疊書稿,我記得叫“律師史話”,是和一位副廳長合著的。我答應,我認真拜讀,報紙可以連載。

        花開花落,潮起潮伏。我的報紙從政法界劃歸出來,創收經營任務太重,與業內外文友的交往少了些,始而短信,繼而微信問候倒多起來。斷斷續續知道了,他從省廳去了市局,仍是辦公室主任;后來,調回省勞動教養管理局任副職,再后來因為勞教制度的改革,勞教局轉型為戒毒管理局,他在這里任調研員,2014年退休。那時,他是三級警監警銜。

        糾正一個誤傳,一些朋友紀念他的文章,稱他是原任省監獄局的局長或副局長,不確。

        我們一直是文友,面談的機會少,就手機上拇指談。我知道了,他在省散文學會任職,他還在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任職,寫了好多散文和法治類通訊和報告文學;他創辦了《天府影視》《大洋文藝》等微刊,寫了好多影視作品和評論,很有凝聚力。包括我原來所在報紙的優秀記者作家,都是這些平臺的簽約作家。

        這還不算,我一直知道,他在寫電視連續劇劇本,套寫有關監獄的長篇小說,叫《特殊的愛給特殊的你》。

        坦率地講,這個題材太敏感,法制的具象化,把握不準,容易得罪方方面面。

        在退休前后,德春成為了一名卓有成效的作家和文學社團組織者,再一次華麗轉身。

        他業余專注寫作多年,小說,詩歌、散文、劇本、評論和影視作品,早已著作成列了,在業界大有影響。他的成就,不是一般寫作者所能企及的。

        這一次,我已經從四川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的崗位上,轉到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來,同時,1990年代我參與創建的四川省記者文學研究會,在會長不離不棄的堅持下,隨著文藝的振興,走出低潮,也轉型為四川文藝傳播促進會,隨后,又與由素質高品質好的班子牽頭,并團結著眾多優秀作家的四川省散文聯誼會“雙江合流”了。從此后,我們相約,可以在一起暢談文藝,暢談法治文化。

        剛剛出版,噴著油墨香,德春把他的長達40萬字的長篇小說,謙虛而鄭重地送給我,懇切地希望我寫一個評論或約一次記者專訪,并在他熱愛的一家報紙上發表。

        我覺得他的“懇切”太謙虛,那是我的榮幸。

        那也是一個鶯飛草長的4月。

        他的小說,名字已經改為《女監四月天》。

        女監四月天.jpg

        我們在春天相識相知。4月是花開的季節,也是他收獲的季節。

        4月,是朝氣蓬勃的季節。眼下這個4月,卻成了傷感的季節。

        早春細雨霏微的夜晚,他突然發病,那病名,十分生疏,“主動脈夾層”。十幾個小時的搶救,回天無力,和著春天的腳步,他走了,永遠地走了。

        《女監四月天》還擺在案頭,寫“四月天”的人,走了。

        他一直想把這部小說的故事與人物,以電視劇的形式,傳播地更廣更遠。德春作了不懈努力,甚至,經費有了,劇本成了,還投入前期拍攝。據說,出現的大量鏡頭中,因為監獄警察服飾上的配飾,某個細節不合規范,要“摳圖”彌補,花費將很大。這事,就擱淺在那里。

        劇本還在,小說還在。傾注德春多年心血的長篇小說《女監四月天》,大家公認是近年優秀的法治題材的長篇小說。

        這是一部在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大力支持下,終于付梓的作品。促進會多次召集政法界人士討論,在會長楊舒程等一班人的倡導下,在刊物網站公號上大力宣傳,書籍走進社區,走進高墻,所到之處,無不受到歡迎和高度評價。

        它自然成了法治文化研究會的創作成就的旗幟之一。

        經過有關部門的批準,“四川法治文學獎”正好應運而生,每兩年一屆,吸引了省內外數百名作家參加評選。《女監四月天》獲得首屆小說報告文學類一等獎。

        寫作春天的喬德春,心中有一片春天,而且,他用自己的筆和鍵盤,把這個春天揮灑出來,淋漓盡致。

        人間四月,春滿大地,這是每個人都會感受到的。高墻歲月,透過監獄民警與高墻內囚犯的生活與領悟,可以解讀它的神秘陌生,更何況這是高墻下一群特殊的女性。時間與空間,在喬德春的筆下匯合,他用鮮活靈動的藝術形象,講述獨特曲折的生動故事。女警、女囚,還有大墻外更廣闊的與這些女警、女囚有各種愛恨情仇的各色人物,躍然紙上。一座現代女子監獄生活的各個方面,分圈層地展現出來。

        夜靜燈前,忍不住查閱當時參加評獎時的資料。這些申報與評語,完整保存在電腦文檔中:小說共40萬字,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著重描寫了女子監獄內女獄警與女囚犯這兩類不同性質、不同經歷的群體的矛盾和暗斗,揭示了監獄內改造和反改造的復雜性;中卷側重描寫了女性犯罪的社會根源、家庭背景和個人因素,揭示了監獄內教育改造工作的艱巨性;下卷重點描寫了通過艱難曲折的教育改造工作,監獄內呈現出的嶄新面貌,揭示出監獄教育改造工作的必然性。作者用高超的藝術手法,通過明確的主題,題材的獨特,完整的結構,跌宕起伏的情節,情感的曲折婉轉,全方位、深層次解密中國女子監獄的生活形態。

        幾年后追憶,再次梳理德春的思路與追求,真是草蛇灰線,伏脈回望。

        作者心里充滿陽光,不止三米;新型監獄更是充滿陽光,而且明媚一片。一部小說,體現了作者的深情與匠心。小說以四川某女子監獄為背景,這家監獄,他說是“養牛河”,而對四川監獄布局與稱謂熟悉的,大概都知道是指那一家。它描寫了以基層監區長凌薈穎等可愛可敬的女獄警,面對劣跡斑斑的各色女犯,通過獄內結婚、家訪匯報、大節準假、獄內同居、親情幫教、社區矯正等方式來感化她們、改造她們。這些方式或有定論、或有爭議。春風化雨,雨潤無聲,女警們,以長存胸中人性的春風,吹歡了雪壓冰封的嗚嗚咽咽溪水。

        德春,肩上有“德”,心中有“春風”。他說過,“四月天”,正好是陰晴不定的初春過完,即將邁進初夏門檻的時候。春花爛漫,“倒春寒”沒了,酷暑炎熱還沒來,恰是一年好時節。他用此來象征新型監獄的監管改造目的。

        德春是一位熱愛春天的人,德春也肯定熱愛那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中,處處可以見到這首詩和它的作者的影子,甚至,刻意在營造這樣的氛圍。他塑造的女警,從小就冰雪聰明、秀外慧中,連姓名都叫凌薈穎,她在小說中,可以一口氣背誦完這篇詩作。女囚蘭竹,入監后萬念俱灰,百般尋死,后來她幡然醒悟, 創作了自傳體小說《你們是人間四月天》,說“我曾經是一塊頑石,是獄警把一顆愛心的種子播進了我的心田,讓石頭開出了耀眼的花朵。”監區長凌薈穎和她的女警同事們是美麗春天的使者,她們是“一樹一樹的花開”;其實,她們面臨的那些女囚們,也是“一樹一樹的花開”,病樹,也會開花,而經過防蟲治病,開的花才會更加健康明媚。在作者的筆下,是“愛”,是“暖”,是“希望”,笑響點亮了四面風,更染亮了萬紫千紅的春天——在大墻內,在大墻外。

        這樣的作品,獲得首屆四川法治文學獎一等獎,不會使人意外。這個獎項,越來越受到政法界和文學界的重視,法治文學是法治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法治文化的重要載體,古今中外,以法制為題材的作品汗牛充棟。而新時代的法治文學創作,更是弘揚法治的應有之義。四川法治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逢單年3月至11月評選,12月召開頒獎大會。這個獎項設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音像作品(包括微電影劇本、歌曲)等三大類獎項。我和德春都有一個心愿,欣看更多的政法干警加入文學大軍隊伍,欣喜更多的作家詩人關心法治題材繼而創作優秀的法治文學作品。春風化雨,這正是文學的功能之一。

        德春感謝這個平臺,稱他這部作品,是法治文化春風滋養吹綠的一棵小苗。他覺得,他做得很不夠,還可以寫出更多好作品,同時,用自己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人,創作優秀的法治文學作品。

        與德春在一起,有種安靜的感覺。他總是微笑滿面,不急不躁,溫文爾雅,步履微緩,沉穩有加。當他情緒波動時,即便一掠而過,但也使人印象深刻。

        他前期參加的省散文學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團體,聚集著很多像他一樣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優秀作家,為四川散文創作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有一段時間,學會遭遇暫時挫折,他心潮難平。一日,他來看我,交談中,他突然痛心疾首,甚至拍案而起,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朋友仗義執言。

        又有一段時間,他本人被倒春寒般的風風雨雨給纏上了。那次,在賓館,他約我共進早餐,在明亮的春陽下,他講述他正遇到的煩心事,語調仍然不疾不徐,卻充滿憤懣。有一個自稱文學青年的女性,又自稱欽慕他的才華,纏上他,沒達到目的,就反過來各種各樣地播撒仇怨。那段日子,他面容仍是波瀾不驚,笑容不減,內心卻在苦惱。他說,幸好,他有一個好家庭,有信任他的好妻子好兒子,也有像你這樣的好朋友,一切都會像風一樣過去的。那天早上,兩杯咖啡,一席暢談。有那么一刻,我們什么都沒說,相對無言,任憑陽光幻化出春的氣息,一寸寸,褪走晨霧。

        我們最后一次聚會,也在茶敘間。臘月二十五,我們幾位在東風大橋的茶房,這里,有我們共同敬重的領導與知心文友。此時,他熱愛的散文學會,即將迎來又一個春天,組織上已經確定他出任黨支部書記。他有很多設想,又是春節將至,大家舉杯同慶,這一次,他喝了一些酒,顯得更加容光煥發。誰都沒想到,這竟然是訣別。

        那天,散席時,他要步行到地鐵站,乘地鐵回到西郊楊柳河畔。我說,別急,我妻子馬上帶車來,我倆送你到中壩,今天歲末,我們不妨接著在車上暢談。他笑瞇瞇止步,連聲說好好好。于是,我們換回茶杯,重續新茶。很快,我妻子來了,約車來的。“車呢?”我問,她答“今天限行啊”,我回過神來,德春更是笑得如沐春風,拒絕了我們一同約車的提議:“謝謝老弟和弟妹,我們各自的方向不對。我還是乘地鐵回去,很方便的。過完節,我們與舒程還有老朱小唐他們再聚。”

        路邊,人流如織。節日的盛景,華光四射。

        握別后,德春消失在人群中。

        真正的告別,不是灞橋折柳水長流的流連,不是千里黃云白日曛的迷茫,不是楊花落盡子規啼的長望。常常,它就在燦爛的陽光下,就在萬家燈火處,就在霓虹閃爍時。

        總以為,這樣的握別,還有百次千次。

        剎那一瞬,如泡如電如幻影。

        春節,微信的節日問候如影隨蹤,歡快的滴滴聲音傳遞著新春的快意,每一次拇指飛動,都是新感覺。殊料,一行文字,讓朋友們集體震驚。

        我們一行,在會長的帶領下,緊急驅車到他的身邊,此刻已經是陰陽兩隔。遞上慰問金、布置、鞠躬、繞場,哀樂低回,時光在默默地流淌。他的相片,用的是身著警服的照片,眼里,仍然是我們熟悉的笑意。鮮花叢內外,擺放著他的著作,《商海情報戰》《法伴我成長》《誠信是金》《風雨律師路》《長歌短笛》等等,當然,《女監四月天》最醒目;擺放著的一長列獎狀獎牌,“四川省首屆法治文學獎一等獎”的獎狀也立在其間。

        抱憾德春,當年我答應他連載的“律師史話”,沒有通過;為他的新作寫評論或在他熱愛的報紙上發專訪文章,沒有做到。我知道,他是理解的,否則,就不會有一次次的深談。

        歸途,我想吟一首七律。當吟出平仄尚待推敲的兩聯“高墻回望三春霧,溪雨吹看四月天。悵惜死生門兩扇,寒秋病葉柳堤煙”,隨后,再也吟不成句了。

        德春遠行,人間又到四月天。這一次,他又獲得一個重要的文學創作獎。這次的獲獎作品是散文《田灣河的水》。精美的獎狀在,領獎的人,不會再來了。

        貢嘎山.jpg

        貢嘎山挺立,潔白晶瑩,日照金山。山的那一面,就是德春筆下的的田灣河,春風拂煦,溫潤如君子,清澈如初心。

        人如波光泡影,走了,永遠。這個人熱愛的事業,還在,永恒。

        河水清且漣猗,逝者如斯,不舍晝夜。雪山巍峨,長存天地。



        責任編輯:唐方瓊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旬邑县| 乌兰县| 北宁市| 临洮县| 屏南县| 徐闻县| 石景山区| 南通市| 毕节市| 宜兰市| 巴彦淖尔市| 仪征市| 南安市| 昌邑市| 定远县| 庄河市| 太谷县| 阿拉尔市| 镇沅| 甘泉县| 威远县| 开鲁县| 拉孜县| 宁国市| 新乐市| 清新县| 怀来县| 琼海市| 新河县| 陆丰市| 阿图什市| 澄城县| 开原市| 英山县| 镇巴县| 吉林省| 白城市| 海林市| 湘潭市|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