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是焦裕祿的生日。如果他還沒有離開我們,今年就是100歲了。位于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正門前的焦桐廣場,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前來瞻仰焦裕祿親手栽下的“焦桐”。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擔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寫下的《念奴嬌·追思焦裕祿》被鐫刻于巨石之上。“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縣委書記的榜樣,也是全黨的榜樣。”(8月17日 新華網)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焦裕祿同志之所以被譽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共產黨員的光輝典范,之所以深受人民群眾愛戴,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在于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仆。
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我們黨的立業之本,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精髓。焦裕祿同志以他的一言一行對艱苦奮斗作了生動的詮釋,這也正是他贏得群眾擁護和愛戴的重要原因。
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寶貴品質,也是焦裕祿精神的重要內容。為了改變蘭考的落后面貌,他不畏蘭考十分嚴重的自然災害,用腿腳丈量蘭考的每一寸,創造性地制定了一套實用而又符合規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終在重重困難中闖出了一條生路。
對人民無限熱愛,對事業無限忠誠,只講奉獻,不求索取,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祿一生的堅守。我們黨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實踐中,形成了艱苦樸素、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憑此凝聚群眾力量,戰勝了一個又一個艱險,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在焦裕祿同志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永不過時、永放光芒。
(黃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