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甥舅倆(散文)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春雷 發布時間:2022-12-31 10:58:43

        11.jpeg

        1000年前的今天,曾鞏三歲,王安石剛滿周歲。

        彼時,他們還是嬰幼兒。幾十年后,他們出類拔萃,都成為時代的人杰。1000年后,大浪淘沙,他們更是成了歷史的巨人。

        來到撫州,必須拜謁王安石和曾鞏。

        近代以來,江西被許多人低估了。其實,從唐宋到明清,江西的經濟和文化始終稱雄南方,特別是文學,堪與江浙媲美。

        唐宋八大家,宋有其六,江西四川各有三位。

        大師巨匠總是比肩攜手。比如宋六大家,四川三人是父子,江西三人則是師生。而兩位學生輩的王安石與曾鞏,不僅是同鄉,是朋友,還是甥舅。

        曾鞏的姑姑,是王安石夫人的奶奶。

        他們還是親上加親、親里套親:曾鞏之妹是王安石的弟媳;曾鞏的侄媳是王安石的侄女;王安石妹妹的婆母,又是曾鞏的堂姐。

        他們不僅是親戚,更是好朋友。

        兩家是世交,曾父與王父是同學。王安石得遇歐陽修并受到賞識,緣于曾鞏的介紹。而王安石對曾鞏的文章,更是倍加推崇,其祖母、父親、母親、岳父去世后,皆由曾鞏撰寫墓志銘。

        雖是好朋友,追求與風格,卻完全不同。

        政治上,王安石胸懷天下,銳意變法,敢吃螃蟹,敢創禁區,大刀闊斧,舍我其誰;曾鞏則屬于保守派,身處基層,兢兢業業,踏踏實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個標準的勤吏。

        文學上,也如此。

        王安石為了實現政治理想,強調文學的現實功能:“所謂文者,務為有補于世而已矣。”其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筆如刀鋒、字字點穴,如《本朝百年無事札子》《答司馬諫議書》《游褒禪山記》《傷仲永》等。最著名的《讀孟嘗君傳》,不足百字,卻否定了歷朝觀點,實屬千秋名篇。

        曾鞏的文風集司馬遷、韓愈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無論敘事、議論都沖和平淡、委曲周詳,開闔、承轉、起伏、回環皆有法度。其代表作有《墨池記》《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越州趙公救災記》《道山亭記》等。

        對于對方,兩人都有著透徹的認識。

        王安石比曾鞏小兩歲,走上仕途卻早十幾年,政治經驗更豐富,觀人識才最老辣。他雖然稱賞曾文,卻又看到了其弱點,遂在早年的贈詩中明言:“借令不幸賤且死,后日猶為班與揚。”這句話,簡直就是對曾鞏人生的預言和定位:不適合官場,卻可以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文學家。

        而曾鞏,宋神宗召見時,詢問王安石的缺點,曾鞏直言“吝”,即執拗、小氣之意。這個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后來,人們戲稱王安石為“拗相公”,正是“吝”的另解。

        他們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兩人雖是親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為宰執,從未提攜曾鞏,曾鞏身為下屬,并未攀附王安石。他們堅持各自的政見,互不妥協。政見不睦,徒說無益,那就不見面、不爭吵。許多年里,他們甚至中斷了聯系,但是從未互相攻擊,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著自己的路徑,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實是一個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卻又通透政治,并主導了中國歷史上繼商鞅之后的又一次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雖然失敗,卻為中國政治文明留下了巨大財富。而曾鞏在仕途清淡的同時,于文學上更加追求,揣摩玩味,在文本上做到了極致。

        他倆和老師歐陽修以及文友三蘇一起,高擎古文運動的大旗,提倡散文,反對駢文,力抵萎靡文風,堅持文以明道,使中國散文正本清源、蔚為大觀,從而改變了文學史。

        就這樣,煙云散盡、落日輝煌時,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元豐六年(1083年)春,曾鞏扶母親靈柩乘船南歸,王安石特意迎到江邊吊唁。此時,曾鞏已病重,到達江寧后便臥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執手傾談。兩位老親戚老朋友,相好如初,就像少年時那樣。

        不久之后,二人相繼謝世。

        不要以為去世,一切就結束了。

        他們又同樣被歷史誤會。

        從南宋至元明清,王安石變法基本被否定,他甚至被視為奸臣。按照傳統評價,變法有“急政”或“苛政”之嫌,引起激烈“黨爭”,導致北宋亡國。有人在評判兩宋時,將王安石與秦檜并列:“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檜之罪也。”

        轉機出現在近代。國人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急欲變法而富國強兵,遂開始重新認識王安石。從此,對他的肯定評價才成為主流。

        史學家稱,王安石變法,是人類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這些成果,才使人類有了擺脫野蠻統治的可能和方向。由此,王安石被稱為“千古一相”。

        而曾鞏,他的文章最初并沒有被格外重視,直到明初,文壇才開始將其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排名最后。進入清代,最富影響的桐城派作家群,更注重“義法”,遂將曾文奉為楷模。康熙年間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共選錄文章316篇,唯一入選超過百篇的作家就是曾鞏,計128篇,數量遠超其他七人。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曾文,那就是“純”和“正”,亦即“義”和“法”。前者是指主題,后者則是指章法。

        天下人作文,大都是隨意寫作,少有得法,缺乏專業。的確,自古以來,文法無跡,仿佛羚羊掛角、老虎吃天,極難操作。而曾鞏之文,有法有道,有板有眼,雖無韓潮蘇海,但最扎實,最大眾,最實用,最可效法,好比詩中杜甫、書法二王,是真正的宗師。

        經過幾百年時光的淘洗,這甥舅倆,都成為歷史甄定的巨人。

        在他們去世九百多年后,我來到撫州,瞻仰先賢。

        那一天,武夷余脈群峰青翠,天上白云悠悠,陽光雪亮,清風香甜,令人想到徐徐流動的歷史。

        眼前的世界,熱烈而生動,似一片澎湃的海洋,如一臺無終的大劇,更像一株蒼翠的大樹,春夏秋冬,青青黃黃。每個人,都是一片樹葉或一枚小果,暫時棲居在這株屹立于洪荒的大樹上,蓬勃著,搖曳著,夢想著,成熟著……

        日月無語,天地有心。

        唯有時間,是宇宙間沉默的、永恒的帝王。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竹市| 乐昌市| 蓬安县| 梁平县| 华坪县| 福清市| 大名县| 肇东市| 垫江县| 南宁市| 榆林市| 西和县| 曲沃县| 西乌珠穆沁旗| 加查县| 武功县| 南丹县| 广宁县| 南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黑龙江省| 邹平县| 陈巴尔虎旗| 金华市| 贵南县| 吉安市| 博乐市| 常德市| 邢台市| 平南县| 天气| 义马市| 天祝| 宁化县| 天等县| 新营市| 土默特左旗| 延长县| 吉隆县| 西安市| 阿合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