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安公社區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為創建和諧社區貢獻力量

        來源: 作者:鐘 靖 發布時間:2024-01-07 19:43:42

        天府新區華陽街道辦事處安公社區的一批當代青年,立足當下而展望未來,根據當地實際在工作中創新性提出20個具針對性的工作方法,涵蓋了黨建引領的各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情系于民、傾情奉獻、敢于擔當,開啟了在基層務實工作的新篇章,并取得顯著成績,涌現出了一大批青年杰出代表。

        安公社區,得名源于清朝乾隆年間書法家、華陽知縣安洪德在此修筑的安公堤。社區被府河水呈“U”字型三面環繞,河水婉轉流淌,潤澤著這片面積僅有0.4平方公里的土地,滋養著1.2萬常駐人口等生靈。社區內建有安公碑、安公像、安公廣場、潛溪書院等,歷史文化底蘊厚重。

        在2023年新年伊始,隨作家們一行走進安公社區,一眼就看到“青年”“五四”這些字眼,思緒便不由然地被牽回到那場“五四”愛國運動中去。那代熱血青年在新文化運動的感召下覺醒,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走在了歷史的前沿,掀開了那場愛國救亡運動的序幕,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了青年人不畏強權、愛國憂民的那一抹底色,在歷史上也為他們的愛國熱情及大無畏的犧牲精神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當今的安公“五四”工作法是指社區青年服務于社區群眾的一種工作模式,也是安公社區青年20種創新工作法之一。他們依托社區區位及文化優勢,創新性地提出“五四”工作法,在社區黨委強有力的引領下,充分發揮團委的組織力,調動團員青年工作熱情,將其深度融入社區發展治理的進程之中。展現出新時代下當代青年人積極為社區群眾辦實事,敬業奉獻的精神,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踐行新時代建設和諧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砥礪奮進。


        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

        “五四”創新工作法是指安公青年在工作中分“五步”實施及構建“四大”服務體系的概稱。

         “活力吸引、興趣聚焦、教育引導、精神激勵、工作帶動”便是安公青年實施的五步工作模式。

        首先是社區團委組織開展學子音樂會、喜樂劇場、單身青年交流會、大學生專場招聘會及創業沙龍等各類青年活動45場,吸引了1500人次的青年參與。可見組織者先為青年搭建聚會平臺,使他們在活動中相互認識、溝通與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和情感,同時為青年人十分關注的婚姻、就業及創業等事的推進創造了便利條件,繼而為這些事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是社區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青年組織起來,成立夜跑隊、足球隊、家庭親子互助社、退役軍人志愿隊、創業聯盟、讀書會等組織25個,參與青年805人。常態化的開展各種活動,其目的是拉近同一組織內成員間的感情、興趣愛好,從中傾聽大家的不同意見及建議,達到集思廣益,從而高效地培養組織意識,強化團隊凝聚力。

        第三是定期組織青年參觀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思想教育等。通過學黨史引導青年將其思想聚焦在愛國的情懷上來,樹立紅色文化精神,培養愛國情操,提高他們的思想意識及人生格局,使社區青年有了組織觀、集體榮譽感,形成了一心向黨、向善,積極向上、向美的社會共識,更好的使其融入到當下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歷史新使命中去。

        第四是社區建立自愿者積分銀行、志愿榜、慈善榜、公益榜及社區好人榜,同時開展黨員先鋒、抗疫模范、抗洪先進、最美青年等系列表彰活動。通過這些舉措,一方面社區青年心底助人為善的道德本真被全面激發出來,另外在精神層面上對在各類活動中的先進青年進行表彰,以此形成長效激勵機制,激發出社區青年積極向上爭先的工作熱情。

        第五是社區培養了25位黨群青年骨干,成為了社區下設的黨支部書記或委員、居民組長、樓棟長等。通過這些骨干青年在基層為群眾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還有其秉持的樸實、無私、勤勉的工作作風,點點滴滴均被大家看到眼里、記在心中,逐漸使社區群眾深受感動,進而發展并帶動了156名青年成為了社區常態化志愿者,從而組建了親子、陽光志愿隊等公益組織;還鼓勵社區15名青年創業成功,形成了多種創新創業品牌。

        安公構建的“四大”青年服務體系是: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社交服務和發展服務。

        政務服務是各級政府為人民服務的根本,也是社區為群眾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為更好更快地服務好社區群眾,針對區內青年群體作息特點,社區團委開啟預約政務服務機制,實現周末假日的政務辦理無障礙;同時引進天府市民云智慧政務平臺,通過平臺實現15項政務服務、45項查詢事務的24小時辦理;針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及培訓等政策開通綠色通道,實施專人服務模式,確保政策落實落地。

        生活服務是安公社區解決區內群眾生活中后慮之憂的一項創新性服務模式。在社區建立養老驛站、小區托育所,與之對應的是組建養老管家和共享媽媽隊伍,實現對家庭老人與小孩的照顧服務;開設社區就業指導中心、市民學校,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基礎上,開展生活技能、文化藝術和思想教育培訓活動等。

        社交服務是共建和諧社區的一項舉措。安公社區成立青年社交中心,以低償服務的方式組建社工隊伍,建立單身青年信息庫,打造相親角,常態化組織青年社交活動,在相親交友活動中,已促成青年111隊,成果顯著。

        發展服務是社區青年關注的重點。安公社區充分整合社會資源,打造了就業中心、青創微樂園、夢想直播間、創業夢工廠孵化器等創新發展平臺,培養各類創新人才35人,孵化培育青創企業25家,社會組織10家,個體工商戶22家,解決就業223人次,成果斐然。

        這些舉措完全針對群眾生活實際,從群眾利益出發,千方百計利用社區、社會資源及互聯網等新興科技平臺,服務于社區群眾,真正做到了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讓群眾放心、安心和舒心;在服務的同時,也讓社區青年自身逐步成長起來,不斷完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創建和諧社區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針對老年群體:社區內退體老年人眾多,一部分子女常年在外,沒人照顧;一部分子女早出晚歸忙于工作,也疏于對老人的照顧。在這些老人中,也有部分人體弱,患有疾病或有基礎性疾病。社區成立的養老驛站的服務人員與其進行一對一服務,并在其家中常走動的地方安裝攝像頭進行網絡實時監控,當在數小時內未發老人時,服務人員會給老人打電話進行了解情況;老人家中也安裝有報警鈴,如患急病或其它需幫助的事,可按響報警鈴,會得到服務人員的及時送醫或其它幫助。

        此外,服務人員還常去老人家中尋查,教會老人使用智能手機與遠方的家人互動、購買貨物、使用服務平臺;在樓下見老人吃力地提著蔬菜、水果等物時,服用人員會熱情地迎上去幫其送至家中;每個老人在養老驛站都留有聯系電話,服務人員會經常與他們保持通話,叮囑老人們注意安全,特別是在家庭用氣用電方面;叮囑有病的老人按時吃藥,若有任何困難可隨時聯系她們等。對于困難群體,特別是家庭困難的老人,社區免費提供午餐……社區內的老人們常說服務人員的言行讓他們感到了家的溫暖,對他們的關愛比親人還親,哪怕是自己的子女都不一定比她們做得好,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社區沒人感到孤獨和寂寞,舍不得離開這樣的社區,住在這里感到無比溫暖、幸福,感謝在社區黨委領導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可親、可愛、可敬的青年人……

        針對小孩群體:對于小孩,在策劃時專門成立小區托育所,組建共享媽媽隊伍管教小孩。具體是每天早上通過家長的簡要敘述記錄好各個小孩的情況,詳細掌握了孩子的心情、愛好、飲食習慣、身體健康狀況等,共享媽媽會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疏導、培養、飲食選擇及相關照顧等,讓孩子向往到托育所來,快樂健康成長。同時社區成立家庭親子互助社,在節假日選擇適當的時間舉辦親子活動,增加父母與孩子的親近時間,拉近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培養孩子的家庭團隊合作意識,強化孩子與父母的溝通協調能力。對于年齡較大的未成年孩子,開展雛鷹關愛行動,舉辦讀書活動,讓其講述讀后感,不僅從中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對孩子一些不成熟的認知加以疏導教育,引導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和人生觀,促使其成為一個有愛有德的孩子;也開展一些趣味游戲活動等,在快樂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動手能力……父母們對這些服務工作贊不絕口,都說這些事做到了他們的心坎里去了,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孩子能得到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讓他們對工作充滿了信心,對生活充滿了無限的熱愛和憧憬……

        針對青年群體:以社區青年領導為核心,團委為主導,青年骨干為載體,整合社會資源,與用工單位及個體工商戶銜接,了解社會就業情況,掌握用工需求,尋求社會資金的愛心捐助。以此為基礎,在社區開展活動吸引青年參加,開設就業服務中心、舉辦大學生招聘會、生活技能培訓,結合社會需求,鼓勵青年創業,并結成創業聯盟,加強創業力量,增進創業者間的交流、互助,有效提高了創業的成功性,對成功的經驗進行總結交流和宣傳,帶動了更多的青年成功創業。同時發揮青年骨干的帶頭作用,舉辦相親交友會等活動,解決社區青年面臨的實際問題,從而感召青年人自愿、涌躍投身到社區組織的各種公益服務活動中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當代青年人的社會擔當。社區青年的言行得到了群眾的高度贊揚,話語間無不感嘆在社區有一批好領導,培養出了大量的、無私奉獻的、有情有愛的新時代青年。


        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的目的

        安公青年“五四”工作法的目的是做強社區團組織戰斗堡壘,推進青春行動落地生根。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結合新時期青年活動需求,整合社會資源,成立相應的組織,常態化開展相應的活動,從中培養青年骨干和服務力量,解決青年的實際問題,全面增強社區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組織力和凝聚力,真正讓團員青年成為社區發展有效動員的后備軍和生力軍。

        二、健全社區志愿服務平臺,讓每個青年都有機會成為社會公益的參與者,同時創新完善志愿積分等貢獻衡量機制,更大地激發青年投身社區公益事業的積極性,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志愿服務于社區,同時在服務過程中接受教育,成為社會治理、服務的生力軍和融入社會發展治理的排頭兵,從而全面增強團組織的服務功能和對社會的影響力。

        三、通過社區多種就業、創業平臺,整合社會資源,為青年提供就業登記、技能培訓、實習上崗、創新創業一站式社區服務體系,讓青年創新發展在社區,形成創新創業品牌,全面增強團組織的創新發展和對社會的推動力,真正讓團員青年成為推動發展的主力軍。


        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取得的成績

        安公社區自2015年成立以來,安公青年創新性提出并實施新的工作法,以政策、社情為導向,社區為載體,服務于社區群眾。安公青年在工作中付出了滿腔心血,他們無怨無悔,歷經數年,社區青年先后獲得國家級發明專利69項,榮獲省創業大賽二等獎、成都工匠、成都市社區規劃師、感動成都十大任務等榮譽45項。其間社區工作受到國家、省、市等各級領導的高度肯定與褒獎,2018年4月3日,安公社區被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入選“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是成都市唯一獲此殊榮的社區。


        對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的認識

        記得有這么一句話: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尤其是這樣。今天的安公青年在工作中真正成為了這句話的踐行者。

        他們勤學善思,深知青年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結合社區實際,具針對性、創新性提出青年“五四”工作法。為保證此工作法的落實,運籌中他們頗費了一番心思。以社區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為切入點,開展相親交友、招聘、創業、親子、讀書等相關活動,吸引了社區大量的青年參加;結合參與青年的興趣愛好、特點,成立相應的活動及服務組織,增進交流,培養團隊意識;組織青年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加強黨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教育,在寓教于樂中不僅使其有所思、有所獲,進而潛移默化感染其身心;對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青年進行表彰,以之精神激勵;培養青年骨干,將其下沉到社區的各級組織任職工作,通過骨干人員的表率作用,在工作中發展、組織帶動社區青年自愿參與各類公益活動。

        他們為了群眾不顧艱辛,密切聯系用人單位及個體工商戶,利用區位優勢,整合社會資源融入到社區的服務之中。以此平臺,打造社區就業創業中心,開展大學生專場招聘會、技能培訓等,有效的解決了社區部分群眾的就業問題;結合社會發展與用工需求鼓勵青年創業,同時吸引培育各類創新人才和青創企業。

        他們緊跟時代步閥,充分發揮青年的文化知識,借助互聯網創新服務平臺,開啟創業新方式。引進云智慧政務服務平臺,實現了24小時政務辦理;打造社區青創微樂園、夢想直播間、互聯網直播云創、創業夢工廠孵化器等創新發展平臺,使科技與創業完美結合,實現了青年人的創業理想。

        他們心中有愛有群眾,深入社區、深入群眾、了解群眾及解決群眾實際生活中的困難。建立養老驛站,通過陽光拐杖空巢老人關愛活動服務既解決了老人的日常生活疾苦,又消除了老人子女工作中的顧慮;關愛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午餐,減輕了困難群眾的生活負擔;開設托管所,組建共享媽媽隊伍,解決了中青年父母既需工作,又要照顧小孩的實際難題,解放了照顧人員,促進了家庭增收。


        安公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法的意義

        安公社區作為政府下屬與老百姓距離最近的基層組織,通過青年“五四”工作法的實施,社區青年用真情深度融入工作,和群眾緊密聯系,真正起到了政府與群眾之間排頭兵、橋頭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使基層政府與人民群眾和諧地聯系在一起,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升華了政府的公信力。

        社區服務輻射千萬家,人不分老幼,也不分貧富;事不分大小,也不分緩急,涵蓋所有需要幫助的人。安公青年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體貼入微,關懷備至,如親人般關愛群眾,體現出心中有仁愛、時時有群眾,不計得失,默默奉獻的高尚品德,展現了當代青年無瑕的人格魅力,為社會大眾塑立了有血有肉、有情有愛的做事為人典范。

        安公青年在困難面前用心做之、用毅力克之、用情感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堅如磐石。在工作中拒絕“躺平”,展現出青年人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的精神,引領時代潮流,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成為了當代有為青年的標桿。

        安公青年展示了新時代青年的風采,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安公社區青年“五四”創新工作模式必將成為燎原之勢的星星之火,照耀巴蜀大地,為建設民主、富強、和諧社會貢獻積極力量。(鐘 靖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三明市| 涿州市| 兴文县| 拉孜县| 乐至县| 郓城县| 饶河县| 山西省| 通海县| 漳平市| 白银市| 梧州市| 凤阳县| 广元市| 弥渡县| 陵川县| 朝阳市| 手机| 敦化市| 唐河县| 宜宾县| 北海市| 班戈县| 比如县| 什邡市| 荔浦县| 烟台市| 永泰县| 武强县| 卢龙县| 黔江区| 广丰县| 九台市| 神木县| 肥城市| 石景山区| 富蕴县| 仙居县| 行唐县| 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