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wǎng)
        法治文化研究會

        人生需要一盞燈

        來源: 作者:鄧訓(xùn)晶 發(fā)布時間:2024-01-24 13:30:27

         哲人說:人生需要一盞燈。

        人的一生,路漫漫其修遠。就如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上漂泊,遠處的燈塔就是希望,照著你登上彼岸。人生也需要這樣一盞燈指引方向,但點亮這盞燈是需要一種精神,一種智慧。

        書,是我心中的一盞燈。我讀小學(xué)三年級時,鄰居伯伯給我一本書,看我能不能讀懂。看完后,我就給他講書中的故事,他很驚喜地說,想不到你能看懂小說了。從此,我們倆就成了書友,他看了什么書必定給我看。
              小時候我很膽小,最害怕黑夜。怕腳下踩到蛇,怕遇見人,還怕傳說中的“鬼”。一到晚上,我絕對不敢出門。但唯有去借書,我無懼黑夜,因為書是我心中的一盞燈,在漆黑的夜晚,一直亮著。靈魂有燈,就像黑暗中的啟明星,你就不再孤獨害怕了。
              這盞燈指引著我翱翔在書的海洋里,讀了半個多世紀的書。從《詩經(jīng)》中,我讀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浪漫;從唐詩宋詞中,我讀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鄉(xiāng)愁,讀過“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志向;讀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讀過“試問卷簾人,海棠依舊”的浪漫;讀過“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豪邁;讀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友情……他們用斑斕的人生,醞釀出了一片生命的詩情,伴我在讀書中成長,書就是我心中的一盞指路明燈。點上這盞燈,為人生,為夢想,也為自己憑欄高歌。
              鼓勵,也是人生的一盞燈。我讀小學(xué)時,三年級是看圖作文,四年級才開始正式寫作文。還記得我的第一次作文,是寫“一件難忘的事”。作文內(nèi)容至今我還記得很清楚,寫我跟姐姐到鄉(xiāng)下玩的事情。作文一開頭,我寫道:“蔚藍的天空遼闊無邊,飄著潔白的云朵。遠處是綠油油的莊稼……”發(fā)作文本時,沒有我的本子,正在我找的時候,老師手里拿著幾本作文本進來了。我害怕極了,心想肯定是我的作文沒寫好,要被老師批評了。我低著頭,不敢看老師。突然聽見叫我的名字,我嚇得一哆嗦,抬頭看見老師卻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你的作文寫得很好,特別是開頭,還會形容環(huán)境。”我都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聽見老師繼續(xù)念我的作文,念完了,夸了我一番,鼓勵我好好寫作文。
              老師的鼓勵像一陣春風(fēng)溫暖著我、鼓勵著我。從此,我熱愛語文,喜歡寫作文了,我的作文也常常被老師當作范文給大家評講。鄰居伯伯和老師,睿智地給我點亮了一盞文學(xué)啟蒙的燈。這盞燈一直在我的心中亮著,照著我的文學(xué)之路。
              人的一生,沒有誰一輩子都會一帆風(fēng)順,人生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迷惑,看不清摸不透,跌宕起伏的人生不經(jīng)意間就會迷失方向。如果沒有一盞燈指引,就看不到希望,恐懼和空虛就會占據(jù)我們的心靈。所以,心靈有一盞燈指引方向,哪怕是一絲絲微弱的螢光,無疑也是一束光柱,照亮我們前進的征程,我們就不會迷失方向,前途就會光明。
              人生只要有了這盞燈,就到處都是花香滿徑,再大的風(fēng)雨,再大的坎坷,我們都能跨越;只要有了這盞燈,我們就有了力量的源泉,心靈的支柱;只要有了這盞燈,我們就會看到另一番天地,看到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充滿了意義;只要有了這盞燈,我們就會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新年伊始,愿這盞燈照亮我的2024,照亮我余生長長的路!(鄧訓(xùn)晶)


        (作者系四川省隆昌市作協(xié)副主席)

        責(zé)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chǎn)權(quán)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xù)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wǎng)絡(luò)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 川網(wǎng)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fā)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xué)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wǎng)絡(luò)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zé)技術(shù)、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wǎng)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wǎng)站(非新聞類)刊發(fā)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wǎng)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lián)系本網(wǎng)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wǎng)版權(quán)所 有 ,未 經(jīng) 書 面 授 權(quán)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伊川县| 日土县| 弥渡县| 江孜县| 文化| 荣昌县| 密云县| 称多县| 溆浦县| 青神县| 长治市| 福安市| 恩施市| 嘉黎县| 隆德县| 石家庄市| 新民市| 莱芜市| 廉江市| 安丘市| 沁水县| 邯郸县| 高雄县| 凯里市| 大方县| 蒙阴县| 曲周县| 台山市| 本溪| 泰安市| 扎囊县| 德惠市| 江津市| 天镇县| 平乡县| 宿迁市| 资阳市| 奎屯市| 吉安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