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漫漫,坎坷幾多,路遇阻礙,是迎難而上,還是止步不前?面對抉擇,雨城區上里鎮中里村的文昌慧選擇了前者。
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地里忙碌著,周圍遍布的是水泥樁、縱橫交錯的鐵絲架以及順著鐵絲生長的藤條枝葉。
“這是在原來種植獼猴挑的地里改種的八月瓜”文昌慧介紹說,“這個能看見的‘小芽’就是剛結的八月瓜,為了防止瓜結的太密互相搶養分,導致最后都長不好,前期必須要進行人工疏果”。
文昌慧從2009年就開始探索農業產業發展之路,2010年成立了雅安市中強同心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的土地全部用來種植獼猴桃,剛開始幾年獼猴桃樹長勢喜人……,然而令文昌惠沒有想到的是,2013年,獼猴桃被潰瘍病侵襲,后雖經多方專家“醫治”,終究不見“病情好轉”,那段時期,她的種植事業也跌至了“谷底”。
難道就這樣算了嗎?文昌慧無數次在心里問自己。
“不,我不甘心!”。于是,文昌慧開始四處考察學習新的種植項目。
一次偶然的機會,文昌惠接觸到了八月瓜。
八月瓜學名為三葉木通,因其果形似香蕉,素有“土香蕉”之稱,具有良好的飲用、醫用保健功能,果味香甜,回味無窮,富含糖、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游離氨基酸等,是一種非常珍貴的野生果品,由之衍生出了八月瓜茶、八月瓜酒、八月瓜果醬、八月瓜籽油等特色系列產品的研發與加工。
文昌慧說:“八月瓜既有藥用價值,又有食用價值,消費者認可度很高。2018年,我們就在原來的獼猴桃種植地里改種了八月瓜,四川農業大學羅培高教授的技術團隊專門給我們提供技術幫扶,現在種植規模已經有80多畝了。
盡管有專家團隊的指導,但文昌慧絲毫沒有松懈。“三分種,七分管”,要想發展,專家指導是一方面,重要的還是得靠自己去摸索、學習和總結。此后,文昌慧每天都要去地里看看,除草、排水、修苗……,從種植到開花結果,每一個細小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
“她有責任心,有想法,我們都很信任她?!惫と诵茉湔碇咸傩χf,“我現在年齡大了,出去也不好找工作,能在家門口做點事補貼點家用,特別好?!?/span>
確實如此,除了種植八月瓜,文昌慧還有很多想法,也正在一步步地實踐當中。
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土地,文昌慧嘗試著在八月瓜下套種黃精(藥材),同時,她還在探索“互聯網+”農業的模式,將家鄉的茶葉、獼猴桃、竹筍等農產品集中起來,開展“線上+線下”雙軌并行的銷售體系。
十年的時間里,她一直在探索,比如施肥,她會選不同品牌的肥料分區域實驗,看哪種更好;比如她會一次性買很多種茶葉在空余時候慢慢品嘗,了解不同品類茶的形態、口感等。
“這些年經歷過失敗,但也獲取了不少經驗。發展農業產業的初衷就是希望首先自己發展好了,然后帶動周圍的人一起發展致富,為家鄉發展做點實事,這個初心一直沒有改變,今年八月瓜就開始掛果了,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文昌慧對未來很有信心。(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