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滎經法院開出“五個一”法治處方織密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網

        來源:滎經縣人民法院 作者:廖武霜 發布時間:2020-01-02 09:36:29

          滎經法院認真落實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結合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主動作為,綜合施策,加強少年審判工作。

          輸送一批法治園丁,做實法治教育

          選派8名法官、法官助理等擔任法治老師,主動參與制定學校法治教育計劃,深入全縣鄉村小學、城市中學、職業高中,以教室小課堂、操場大課堂的形式開展“掃黑除惡”暨“預防校園欺凌”、“遠離校園暴力 平安健康成長”、“綠美雅安·拒絕毒品”、“憲法駐我心 法律伴我行”等法治宣傳講座,通過參與式、實踐式、互動式的授課方式,讓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法律知識,養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三年來,滎經法院共開展40余場校園法治講座。組織450余名未成年人參與“法院開放日”活動,通過參觀法治文化墻、審判法庭,體會法律的神圣,自覺遵守法律,崇尚法律。

          解讀一批典型案例,感受法律威嚴

          結合“雙百四進”工作要求,通過典型案例創新法治宣傳思路,拓展“以案說法”的空間和內涵,感受法律威嚴。在嚴道一中開展“模擬法庭”進校園活動,庭審內容根據真實案例改編,審判員、公訴人、辯護人、被告人、法警均由學生“扮演”,融入角色,感受法治力量;將涉毒刑事庭審搬進校園,嚴道二中2000余名師生現場觀摩,見證量刑過程,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從毒品概念、傳播途徑、造成的危害及引發的犯罪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宣講,讓同學們自覺遠離毒品,達到寓教于審的社會效果;利用新媒體擴大典型案例宣傳范圍,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角度發布各類型案例30期,形成法治宣傳合力。

          建設一個教育基地,服務多元需求

          在縣域蘭家山公園設立修復性司法實踐基地,結合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加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元素,將其作為課外法治實踐基地。組織百余名學生在基地開展以“綠美家園 法治實踐”為主題的班會課,法官講解環境保護案例,讓同學們了解生態環境保護法律知識;通過展出繪制的綠美家園圖畫,集體誦讀經典詩詞感受古人“愛樹、育樹”傳統,對掛有案號的新補種的楨楠樹苗培土、澆水,感受法治“紅利”,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法治精神。依托法治教育基地,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和犯罪預防的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共計發放法治書籍400余冊、法治傳單2000余份,讓更多未成年人在課外實踐的同時,感受法律,敬畏法律。

          發出一份司法建議,構建聯動機制

          著眼預防工作,發揮審判的教育、引導作用,向教育行政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建議定期、有計劃的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典型法治警示教育案例的庭審觀摩活動,并得到教育部門積極響應,將法治教育納入全年教學計劃,豐富法治教學形式,培養校園法治文化。同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形式,提醒廣大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構建與教育主管部門、學校、社區的常態化聯動機制,引導未成年人樹立法治意識,強化未成年人立體保護、綜合保護,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打造一個親情化解場所,搭起創傷修復橋梁

          未成年人處于人生發展進程中幼弱、叛逆的特殊時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社會經驗不足,自我保護能力弱。 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特殊性,以溫暖燈光、蓬勃綠植、優良傳統家風文化墻等元素裝飾設計,打造兼具法元素、家環境的溫馨調解場所,通過心理輔導,減輕未成年人緊張、恐懼、抵觸情緒,引導其敞開心扉,圍坐談心,從而更好地達到感化、教育目的。在婚姻、撫養等家事、刑事案件中,充分征詢未成年人意見,加強案件回訪,對未成年被告人采取庭前傾聽、判后釋疑的方式,加大教育、感化、挽救力度。推出“法官寄語”,拓展教育轉化外延,讓未成年人感受到法院的關懷和愛護,以我院法官助理撰寫的《愿世界溫柔待你——法官姐姐寄語》為代表的公開信暖心品牌,鼓勵父母離婚的未成年孩子繼續生活,繼續渴望愛,保持學習的動力和燦爛的笑容。(廖武霜)

         

         



        責任編輯:李月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泽州县| 元江| 荣成市| 老河口市| 麟游县| 瑞金市| 恭城| 广东省| 呼图壁县| 寿光市| 兰考县| 固原市| 抚宁县| 扬州市| 淮南市| 黄梅县| 武胜县| 绥德县| 元阳县| 甘泉县| 晴隆县| 龙口市| 连云港市| 达拉特旗| 鸡东县| 伽师县| 高要市| 浙江省| 玉龙| 城口县| 鸡东县| 新晃| 汝阳县| 横山县| 会昌县| 博白县| 赤峰市| 固始县| 筠连县|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