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經濟指標平穩運行
引進市外到位資金182.15億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75.59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7個,總投資超2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累計實現389.7億元,由2016年的71.3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120.29億元,增長48.99億元,增幅達到68.7%;服務業在GDP中的占比由2016年的46.8%增長到2020年的57.7%,提升10.9個百分點;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位居全市第一,累計實現396.11億元。
工作扎實成效顯著
先后引進總投資60億元的世外鄉村·海子山項目、總投資10億元的文教新城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園區項目、總投資20億元的天兆豬業100萬頭優質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等一批產業關聯度高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在“2020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投資推介會暨項目合作協議簽署儀式”上,集中簽約項目6個、總投資209億元,創歷史新高。成功打造雨城區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姚橋商貿流通集聚區,初步形成服務業產業支撐體系,基本建成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核心區。
“十四五”發展規劃
盯目標抓項目招商
以區委“1386”發展思路為引領,圍繞建設綠色發展示范區這一目標,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川藏鐵路開工建設等重大機遇,在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等地舉行系列投資促進活動,借力“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等重大平臺活動開展精準招商,圍繞“六大百億產業”開展重點招商,力爭引進市外到位資金250億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9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30個以上,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相比“十三五”時期增長30%以上。
堅持發展規劃先行
編制《雅安市雨城區“十四五”服務業發展規劃》,構建“一主兩副多點兩廊”的現代服務業空間格局和“3+5”服務業發展新體系。
發展商業貿易體系
構建“1+2N”城鄉商貿服務體系,高品質打造姚橋-大興商圈,加快培育多營鎮和草壩鎮兩大商貿副中心;打造有影響力的專業市場集群,重點打造西康汽車城、國盛商貿城、川西國際農博城等10余家商業綜合體;打造“雨城味道”特色美食品牌,重點推出雨城全竹宴、雅魚宴等主題盛宴,培育熊貓美食走廊、正黃美食街區、協和廣場歐式風情街3大特色街區,以及砂鍋雅魚、九大碗等10余家美食龍頭企業;做強做優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直播電商,發展“線上引流+實體消費”新模式;培育新興消費模式,大力發展夜間經濟、便民經濟,組織“雅安造”產品積極參與“惠明購物全川行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3大市場拓展活動。
構建現代物流體系
主動承接疏解成渝西向物流樞紐功能,推動川藏鐵路陸港新區建設,加快雅安無水港物流建設,打造成渝地區西向門戶樞紐中心;建設川藏物資集散地,將中國供銷川西農副產品物流園打造成進出藏區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深入實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推進物流倉儲信息化標準化智能化;加強物流市場主體培育,鼓勵大中型企業逐步分離儲運功能,組件獨立或半獨立的物流實體,并積極申報國家A級物流企業。
聚焦2021重點工作
抓實招商強后勁
著力特色資源、特色園區、特色產業進行強鏈、補鏈、延鏈招商,力爭全年完成引進市外到位資金55億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17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7個,實際利用外資1100萬元。積極探索與第三方中介服務平臺合作,對雨城區主導產業進行精準包裝,重點打造,深入推介。持續抓好投資推介會、“知名企業四川行”等重大招商活動,力爭再簽約一批新的重點項目。常態化包裝儲備項目50個以上,總投資300億元以上。推動總投資100億元的藍城十里桃源項目落地,加快天兆、巨星兩個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建設,著力生豬特色產業進行強鏈、補鏈、延鏈招商。
做優現代服務業
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速達到1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增速達到9.6%以上,新增規上限上服務業企業20家以上。構建服務消費新格局。壯大萬達城市服務、國盛建材銷售、中農批物資配送“三大中心”,持續提升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能級。加快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汽車銷售、體育賽事“三大產業”,支持本土總部經濟、大數據產業發展。依托“凌云直播”,培育發展“網紅經濟”,聚力打造網紅城市。積極培育供銷e家、直播電商產業園等在線經濟新業態。
愿景展望
力爭到2035年,通過引進一批關聯度較高的重大項目推動“六大百億產業”成為全區支柱產業,促進全域“大生態、大健康、大旅游、大服務”產業體系和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服務業增加值總量突破20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00億元,培育5A級物流企業2家,新增A級物流企業5家,建成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區。實現縣域經濟新活力和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雨城區經濟合作和商務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