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工作,蘆山縣法院積極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打出“真、快、實、硬、新、亮”六招組合拳,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成司法為民的生動實踐,不斷提升群眾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
出“真招”解民憂,推動糾紛調處多元化。依托訴調對接工作室、立案先調工作室、律師調解工作室三大解紛陣地,充分發揮“蘆山縣訴調委”的調解優勢,“法院先調團隊”的職業優勢和社會律師的專業優勢,打造“訴前調解+司法確認”便民解紛通道,探索推進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律師調解“五調聯動”有機銜接。2021年以來,調撤案件135件,案件調撤率36.1%,辦結司法確認48件。
出“快招”減訴累,推動訴訟服務智能化。依托“電子送達平臺”,通過移動終端無接觸秒速送達,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收到訴狀、傳票等訴訟材料,實現司法文書送達的“零距離”、“零等待”。利用“四川移動微法院”等平臺載體,引導群眾在線進行咨詢查詢、聯系法官、網上立案、網上繳費、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等訴訟活動,實現訴訟事務“家里辦”“掌上辦”“隨時辦”,最大限度減少當事人的“訴累”、“問累”、“跑累”,贏得群眾廣泛好評。2021年以來,網上立案117件,跨域立案9件,電子送達完結450人次,送達成功率84.89%。
出“實招”破難題,推動繁簡分流精準化。運用提質增效“三分法”,破解案多人少“老大難”,實現繁簡分流“精準化”。一是念好“調”字訣,推進訴前分流。通過構建調解員初調、法官助理同步跟進、員額法官指導把關的訴調對接模式完成案件訴前分流,先行調解。二是突出“快”字訣,推進簡易分流。細化繁簡識別標準,按照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3:7比例原則,由簡案團隊綜合運用小額程序、簡易程序對簡易案件進行快裁速審,實現“簡案快審”。三是聚焦“精”字訣,推進疑難分流。由繁案團隊集中審理30%的重大、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充分發揮合議庭、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對案件的“會診把脈”作用,筑牢案件質量“生命線”,實現“繁案精審”。2021年以來,受理民商事案件374件,結案335件,結案率89.57%,涉案金額2986.3 萬元,其中快裁速審案件305件,占比占比81.55%,平均審理周期16.7天,成效顯著。
出“硬招”強兌現,推動執行攻堅實效化。運用“全國法院網絡執行查控系統”,破解查人找物難題,將執行“面對面”變成“網對網”,實現“云”執行常態化。依托員額法官主導下“分權制衡、繁簡分流、分段集約”的“三分”辦案機制,深入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質化運行,強化執行工作統一管理,統一指揮、統一協調。強化失信懲戒,狠抓財產查控,依法用足用活強制執行措施,提高執行兌現率,最大限度壓縮失信被執行人生存空間,最大限度兌現勝訴權益, 讓群眾“紙上權益”變成“真金白銀”。2021年以來,執結案件254件,實際執結率56.84%,執行到位金額2473.51萬元。
出“新招”創形式,推動普法宣傳多樣化。9名法治副校長深入定點學校,講好“開學第一課”,護航“青春不迷路”,促進法治校園建設;通過“禁毒庭審進校園,以案釋法護成長”、“巡回審判進村組,以案說法鳴警鐘”等方式創新普法宣傳形式,為群眾上了一堂生動鮮活的法治公開課;打造“兩微多端”線上普法陣地,發揮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四位一體”新媒體宣傳作用,傳播法治好聲音。2021年以來,舉辦法治講座7次,開展巡回審判專題普法2次,拍攝抖音作品15部,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104條,官方微博發布信息40條,有力夯實了法治蘆山建設根基。
出“亮招”促轉型,推動法庭職能大優化。以龍門鎮作為全省鄉鎮現代化治理試點為契機,構建以龍門綜合性中心法庭為主,太平法庭巡回審判點為輔的人民法庭新布局,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糾紛、服務鄉村振興、推進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作用,推動人民法庭職能從“注重辦案”向“參與治理”拓展,將人民法庭的鄉土優勢、法治優勢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統一,進一步助力深化蘆山縣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1+8”基層微治理模式。2021年以來,龍門中心法庭參與化解基層疑難糾紛20余件,開展特色普法宣傳10余次,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解答群眾咨詢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