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雨城區工業經濟保持了較快發展態勢,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進一步加快發展壯大裝備制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等產業,主導產業特色鮮明。著力打造園區承接平臺,初步形成了草壩工業集中區、雨城區園中園、藏茶加工園、體育制造園等園區載體,產業集聚水平明顯提升。扶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優勢骨干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實施技改項目59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85.95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
理清發展思路
按照省委、省政府“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重要工作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理清發展思路,推動新一輪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要堅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與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并舉,構建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先進材料、特色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為主導,體育制造為引擎的“4+1”綠色工業體系。大力推進食品加工、林竹加工、茶葉加工3條產業鏈融合發展;打造體育制造、先進材料、汽車零部件3大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做大制造業,補齊工業短板。
著力打造3大產業集群
依托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大力發展體育器材、體育服裝、體育用具、體育食品和體育高新材料等體育+產業,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龍頭企業。著力打造高端體育用品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圍繞綠色、科技材料,打造雅化鋰業、弘利展等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重點推進鈦鋁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建設,著力發展鈦鋁材料精深加工,打造以鈦鋁礦上下游產品為核心的產業集群。
以傳統機械制造產業為重點,支持本地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壯大,增強與成都、重慶汽車制造企業協同配套能力,著力打造以汽車零部件為核心的產業集群,將雨城區建設成為成渝地區重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比如眾友公司近年來引進德國、日本自動生產線,提高了機械加工智能化水平,減少了人機交互,設備安全性能、產品質量和效益大幅提高,逐步替代進口產品,進一步拓寬了市場。區政府經過認真研究,決定以眾友公司為龍頭,支持重點企業技改擴能,轉型升級,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抓住重點開展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雨城區將深入挖掘發展潛能,加快推進眾友多營廠區搬遷工作和太時生物、凱安林“退城入園”,以及金旗科技電能替代改造項目、弘利展水溶性固化劑涂料技改擴能等現有企業技改擴能項目,實現產能倍增;加快鈦鋁精深加工項目、源香食品加工生產基地項目、國欣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賽頤機動車回用件再生利用項目等重點工業項目落地建設,以上項目即將啟動建設,建成投產后,將形成雨城工業的重要支撐。
圍繞3大產業鏈和3大產業集群,開展招商攻堅,以天兆、巨星生豬養殖項目為突破點,重點引進肉食品深加工企業,依托雨城區林竹資源,引進林竹精深加工項目,加速林竹資源轉化,加快推進太時生物技改搬遷,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實現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
力爭到“十四五”末,水電、燃氣等傳統清潔能源產業比重將由目前的51%下降到32%,全區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動能進一步釋放,質量進一步提升。規上工業綜合產值由85億元增加到150億,制造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雨城區經濟信息和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