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十三五
全面完成兩項改革“前半篇文章”,雨城區原22個鄉鎮(街道)、184個建制村、1088個村民小組調整為8個鎮、5個街道、93個建制村、595個村民小組。同時完成第十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等系列工作,為推進鄉村振興和優化基層治理格局夯實底部基礎。
逐步提高社會救助信息化水平,穩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基本實現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的社會救助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區農村低保標準從270元/人/月提高到440元/人/月、城市低保從440元/人/月提高到600元/人/月,城鄉低保救助水平平均增長達49.66%,兜底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低保人數1443人。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297447人次,累計支出保障金8391.27萬元。
開展養老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養老床位達948張,實現居家養老服務城鄉覆蓋率達100%,初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有機結合”四位一體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格局。四是穩抓重點項目,補齊設施短板。加快推進雨城區殯儀館遷建項目,著力構建覆蓋全市、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殯葬服務網絡,提升殯葬服務保障能力。
展望十四五
結合黨代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十四五”期間將繼續牢固樹立和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聚焦4個方面工作內容,力爭推動全區民政事業發展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扎實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合理調整個別社區管轄范圍和居民小組設置,夯實社區治理體系。提升社區綜合服務能力,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繼續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建設和社會工作標準化示范工程建設,開展“三社聯動”機制創新試點,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提升社會救助水平。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保持兜底救助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圍繞實現社會救助高質量發展,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積極穩妥推進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創新,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開展多樣化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活動,完善各項社會救助業務網上辦理平臺和程序,提升救助精準度和時效性。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構建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構建多功能智慧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及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康養旅居基地,探索制定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政策,創新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提質基本社會服務。健全基本殯葬服務體系,使殯葬基礎設施條件、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得到顯著改善。同時加強婚姻家庭輔導力度,繼續推進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加強社會組織規范管理,提升民政窗口服務滿意度。
2021年重點工作
繼續聚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著力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目前區級牽頭部門正在研究制訂“1+24+1”工作方案。
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帶動引領途徑,實施城鄉社區建設示范工程,今年打造4個基層治理省級示范街道(社區),發揮其引領示范帶動作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扎實開展社會救助工作,目前已完成13個鎮(街)“全覆蓋”救助工作業務培訓;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試點建設,完成養老機構適老化改造項目;突破殯葬改革壁壘,穩步推進殯葬領域重點工程項目,今年確保殯儀館新建項目一期工程全面完工。
展望未來
奮進新時代,邁步新征程,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將牢固樹立和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民生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基本社會服務供給更加高效,構建起制度更加完備、體系更加健全、覆蓋更加廣泛、功能更加強大的現代化民政事業發展體系,主動服務好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雨城區民政局 雨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