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從50多名黨員到9100多萬名黨員,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追尋紅色足跡,感悟初心使命。中共雅安市雨城區委組織部、中共雅安市雨城區委宣傳部聯合雨城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百年輝煌 初心記憶-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系列報道,追尋紅色足跡,訪當事人、憶當年事,遍訪雨城區內不同時期入黨的共產黨員代表,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凝聚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強大力量,向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
今天推出:共產黨員楊倫:扎根基層為人民 踐行初心與使命。
共產黨員 楊倫
楊倫,1989年11月出生,201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工作后一直扎根基層,從村干部到鄉鎮工作人員,他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服務的初心與擔當。
受到父親、叔叔和哥哥三位軍人的影響,楊倫從小立志參軍報國,19歲時進入新疆喀什某武警部隊服役,兩年后加入中國共產黨,服役五年后退伍返鄉工作。2017年3月,年僅27歲的楊倫在村“兩委”換屆中,主動報名參與競選村主任一職,得到村民的支持和組織的肯定。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楊倫又將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直到2020年12月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周公山鎮人民政府工作。
“有第一就要爭,有比拼就有輸贏”
楊倫的父親、叔叔以及哥哥都是軍人,從小深受家中氛圍的熏陶,長大后穿上戎裝成為他的夢想。2008年,楊倫參軍入伍,進入新疆喀什某武警部隊服役。在新兵連新訓結束后他就拿到了嘉獎。自此后,每年的優秀士兵評選他幾乎沒落下過。“我在部隊表現算是比較優秀,同時我自己也深深感受到組織對自己的栽培,便積極向黨組織靠攏,2011年7月終于加入了黨組織。”楊倫說,當時部隊上有一句話叫“有第一就要爭,有比拼就有輸贏”,大家都只想做贏家不愿做輸家,所以時時刻刻都迸發著一股積極向上的精氣神。
服役五年后,楊倫退伍返鄉工作。2017年,在雨城區周公山鎮原關龍村干部與群眾的推薦和支持下,他擔任村主任一職。2019年8月,按照組織安排,楊倫又將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一肩挑”。
村干部直接面對的就是基層群眾,需要處理的瑣事更是紛繁復雜。這對當時年僅二十多歲的楊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楊倫說:“當看到身邊都是老黨員時,我壓力倍增,但我深知這既是榮譽也是責任。”作為一名年輕的村干部,要想獲得村民和老黨員的認可他只有腳踏實地干好工作。楊倫化壓力為動力,迅速進入角色。5年的軍旅生涯造就了他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對于村上的每一項工作,他都親力親為,提前謀劃,他立志成為一名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干部。
打通兩村之間“最后一公里”
“要想富,先修路”。楊倫告訴記者,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自己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通了原關龍村和原太源村之間約1.3公里的山路。“那條山路極不好走,村里又幾乎都是老年人,所以大家出行非常不方便。”為了方便村民,楊倫向國家申請扶貧項目基金用來修建公路。但修路的同時,還涉及到村民的土地賠償問題,為了得到村民的認同,他挨家挨戶走訪協調,讓村民充分了解到修路帶來的好處,最終村民們都簽字同意修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僅用了短短三個月便打通了村與村之間的“最后一公里”。
在村上工作的那些年,楊倫汲取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他不光得到了鎮上領導的認可,還獲得了群眾的肯定。楊倫告訴記者:“領導與群眾的認可對我是一種激勵與鞭策。他們的肯定讓我覺得這幾年的村干部沒白當!”
黨員就是要沖鋒在前
2020年12月,楊倫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周公山鎮人民政府工作,目前主要負責地災工作。周公山鎮共有7個地災點,關乎到218名村民的安危。“保障百姓的生命安全,是我們的首要職責。”楊倫說,除了平時對地災點的日常巡查外,還會對監測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避免其因工作疏忽導致百姓受傷。
部隊培養了他“有第一就要爭”的精神,不論是入伍參軍,還是在鎮村工作,楊倫始終用這種精神作為行動指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組織村黨員建立起全鎮第一個村級防疫卡點,帶領黨員同志沖鋒在前,守護全村安全。在抗洪搶險工作中,他帶領黨員奔走在地質災害隱患點,積極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總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對黨說句心里話
基層黨員是聯系群眾的紐帶和橋梁,每一位黨員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基層黨組織在廣大群眾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多年扎根基層工作,楊倫將“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宗旨銘記于心,在他和其他老黨員的影響下,村里的青年黨員們成長迅速,在急難險重面前敢于斗爭,敢于沖鋒,敢于亮劍。
楊倫告訴記者:“入黨十年以來,我成長了不少也學到了不少,組織給與了我太多的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發揚‘有第一就要爭’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立足本職工作,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區委組織部 逸豪 羅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