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做好全國“兩會”期間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有效監管,防止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漏管等不穩定現象發生,切實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名山區檢察院運用“四診法”結合“一中心”助力檢察機關有效履行社區矯正檢察監督職責。
一是“望”“聞”察色,清底數實監督根基。名山區檢察院深入13個鄉鎮街道司法所,詳細查閱社區矯正工作臺賬、人員檔案以及日常資料,并向司法所工作人員了解社區矯正對象日常學習情況、思想匯報、核實社區矯正對象每月實際報到情況,核查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均在名山區。
二是“問”“切”知疾,診癥狀促精準施策。通過詢問司法所工作人員日常工作情況,重點檢查社區矯正對象請銷假管理和法律文書管理等環節,并聯合司法所工作人員針對嚴管對象、重點管理對象,組織對其談心談話,告誡其應遵紀守法,珍惜機會,認真改造,早日回歸社會。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因交接不及時造成社區矯正對象漏管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加強銜接管理;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部分入矯談話只有1人進行、部分走訪記錄無簽字確認、部分請銷假不及時等問題,檢察干警要求司法所及時落實整改措施,并及時完善補齊日常工作材料、檔案臺賬。
三是數字賦能,“新石油”助能量轉換。借助“藍金睛”指揮中心,通過收集核對更新在冊社區矯正對象聯系方式,結合微信平臺,建立遠程監督系統,對社區矯正對象進行遠程監管,以遠程監督提升監管力度。通過遠程監督系統,在“兩會”前逐一對全區社區矯正對象進行視頻點名、微信定位、位置共享,確認其均處于轄區范圍;橫向整合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統籌其他數據分析和信息管理平臺資源,通過定期點名和日常軌跡定位,通過數據監督和提取,繪制活動軌跡線,協助監管社區矯正對象再犯罪、私自外出等,發現軌跡異常的,及時查詢相關檔案材料,組織開展核查工作,做到在重點時期對重點區域的重點人員精準監管;通過軌跡數據收集,進行數據范圍畫像,進而形成社區矯正對象經常活動范圍“熱成像”,增強各內外部門協作,與各鄉鎮(街道)聯系,錨定鄉鎮(街道)風險區域,與活動“熱成像”進行數據碰撞和對照,織密數據聯席網,形成信息態警戒網,通過兩個數據畫像的分析,預警風險發生可能性,及時與鄉鎮(街道)聯系,及時做好預防與教育工作,從源頭做好預防,借大數據“新石油”促進刑事執行能量轉換,實現智檢智治,憑數據賦能刑事執行監督撬動社會治理,實現刑事執行檢察監督與社會治理雙贏多贏共贏,為名山訴源治理和平安建設貢獻檢察智慧。
下一步,名山區檢察院將繼續完善數據集群,探索建立更為智能的數據監督模型,進一步優化提升人機耦合能力,利用好大數據“新石油”,進一步推動由辦理到治理的轉變,實現“辦理一案、監督一批、治理一片”的能量轉換。
(廖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