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壓實“責任鏈”。嚴格落實新修訂的末端發力終端見效工作長效機制和分區分級抓好精準防控工作要求,按照責任清單“一對一”落實包保責任,組織市、縣兩級督導組對全市163個鄉鎮進行全覆蓋開展重點時段森林草原防滅火督導。截至3月中旬,全市共開展督導600余次,共排查整治隱患56個。
二是提升“監測力”。通過衛星遙感追蹤、無人機、野外視頻等科技手段,24小時監測全市1826.63萬畝林地,建成34座瞭望塔、119個視頻監控點和17個火災因子采集站,重點監控七曲山等重點林區和千佛山、小寨溝、王朗、雪寶頂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是完善“阻隔網”。在重點林區道路兩側、新造林地周圍等“三線三邊”區域種植抗火耐火植物2800余畝;定期清理防火隔離帶,清除可燃物1500余噸,全面排查治理“樹線矛盾”隱患線路780.9公里,完成整治500公里。
四是建強“撲火隊”。組建地方專業撲火隊6支300人、半專業撲火隊172支5100余人,配備風力滅火機等防火機具5000余臺(套),邀請消防、應急等部門定期開展撲火技能培訓、應急演練;聘請專職護林員1011人,落實34.9萬戶村民開展森林防火輪流掛牌值班。
五是引入“外援團”。支持林業部門與電信、氣象等單位在防火宣傳、氣象預警等方面加強合作,實施人工增雨作業發射人影火箭41架次、地面煙爐作業10次,有效降低了火險等級,探索開展購買森林火災保險、護林巡航作業、視頻監測等社會化服務;建立專家庫5名。
六是拉起“聯防圈”。與阿壩、廣元、德陽等周邊市州簽訂森林防火聯防協議,明確了雙方聯防目標任務,制定責任措施,實行邊界結合部聯防、林緣林區共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