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東興區累計降雨量約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大清流河、小青龍河河流水量與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上升。據氣象及水文部門預測,2025年,東興區主汛期洪澇較常年相當,易發生城鎮內澇、山洪地質災害,且年最高洪峰在7、8月份出現的可能性較大。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東興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防、減、救”等多個維度發力,持續加強宣傳動員、研判預警、物資儲備、應急演練、值班值守等工作,以防御措施的確定性應對災害的不確定性,堅決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前,全區各級各部門正以“箭在弦上”的緊迫感和“守土盡責”的使命感迅速行動,筑牢防災減災安全防線。
夯實“防”的基礎
東興區現有各類水庫共計63座,水電站9座,41條主要河流穿境而過,山洪災害危險區達267個,還有備受矚目的嬉水景點4處。
針對這些重要點位,東興區嚴格落實“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機制,組建4個專項檢查組,聯合各鎮(街道)對全區范圍內水庫、水電站、山洪災害危險區等重點區域及在建涉水工程開展拉網式排查,并建立汛前安全隱患檢查臺賬,實行“清單制”整改。截至目前,發現的13處隱患已全部整改銷號。
東興區積極健全工作責任體系,調整完善區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機構,完成指揮長及成員單位調整。更新完善區級領導包鎮、鎮級領導包村、村干部包戶的“一對一”包保責任機制,落實包保責任人461人。同時,深化區域協作,同榮昌區、安岳縣等毗鄰縣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落實信息共享、會商研判、協助救援等5項機制。
為補齊工程短板,東興區持續推進大清流河平坦鎮、順河鎮雙河壩防洪治理工程,完成紅新路及星光街排澇涵道建設工程,對城區25處易積水內澇風險點進行排查整治,清淤疏通排水管網4.5公里,清淤量1158立方米,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在大清流河東興區順河鎮雙河壩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截至目前,該工程已完成總進度的50%。預計今年年底前完工投入使用。屆時,將極大提升該區域的防洪能力,保障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東興區田家鎮三元村、四方村,長約5公里的小青龍河田家鎮段防洪治理工程已全線完工。仰斜式擋墻、框格梁草皮護坡、塊石護腳……每一個細節之處,都按照五級防洪標準建設。
而在東興城區,總投資5.61億元的龍凼溝排澇設施建設項目也在火熱實施中。建設內容包括1個地下調蓄池、1座排澇泵站,同時對龍凼溝地下暗涵進行整治,配建約8700米的排水管道、約1300米箱涵等配套設備設施。建成后將惠及6個社區、12條道路、1個廣場。
增強“減”的效果
在防汛減災工作中,東興區不僅注重夯實“防”的基礎,更致力于增強“減”的效果。通過加強“四預”結合,即預報早、預警快、預案細、預演實,全面提升防災減災能力。
聚焦監測預警能力提升,東興區完成4個氣象、水位站點升級改造工作,完成14個山洪災害視頻監測點和40個水位、雨量自動站的汛前設備巡檢工作。與內江市水文局共同制定大清流河、小青龍河7個重點雨量站提升改造方案,預計5月中旬完成提升改造工作,屆時,將極大提升監測站點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聚焦防汛應急預案更新,東興區優化調整和修訂完善2025年區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完成3座中型水庫、9座水電站和267處山洪災害危險區應急預案修訂工作,集中開展防汛減災宣傳2次,出動人數50人次,覆蓋人數超2000人,有效提高群眾應急避險意識。
為將防汛減災措施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東興區各鎮(街道)開展了全覆蓋式預演。演練包括預警預報、監測巡查、疏散轉移、救援安置等12個科目。演練中通過使用遙控救生圈、生命探測儀、無人機查災等高科技裝備,顯著提升應急響應速度和救援效率。
目前,東興區已完成汛前防汛減災綜合演練和專題培訓等各項汛前準備工作,水利、應急、自規等區級部門已開展聯合值班值守,嚴格執行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確保信息暢通無阻,第一時間掌握和處理突發情況。
提升“救”的能力
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隊伍建設,直接關系到突發事件發生后救援工作的成敗。
走進東興區救災物資倉庫,防洪堤板、救援浮橋、便攜式水泵、高壓細水霧滅火機、繩索救援套裝等各類救援物資,以及雨衣、棉被、雨鞋、折疊床等生活安置類救災物資,均已分門別類地碼放在庫房中,并由專人24小時管理。管理員廖鋒正忙著清點庫存、整理物資、調試溫度濕度,他說,他的工作日常還包括及時修繕破損、淘汰報廢、補充更新等,確保防汛物資隨調隨用。
東興區應急局副局長雷科介紹,除了倉庫儲備的物資外,還有大量搶險裝備,包括橡皮艇、沖鋒舟、排水搶險車、救生拉網、遙控救生圈、無人機、抽水泵、升降照明燈、救生衣等,已分發至各鎮(街道)及相關部門。同時,組織接收搶險救援設備的單位進行操作培訓,有效提升全區救援能力。
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區共儲備各類救援裝備2860臺(套),救生衣、編織袋等救災物資40000套(件)。
在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方面,東興區組建了以消防救援隊伍為主的區級應急救援隊伍35支,共1133人;以村(社區)干部、民兵、村(居)民等人員為主的村(社區)應急分隊277支,共3587人。同時,與內江市藍天救援隊簽訂安全應急救援服務協議,明確參與救援的有關事項。
東興區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太平介紹,目前已進入汛期,東興區在復盤歷年防汛工作尤其是2024年“7.13”特大暴雨應對處置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防汛指揮、領導包保、聯防聯控責任機制,提升改造監測預警設施,全覆蓋開展山洪災害危險區、水庫水電站、在建涉水工程等重點區域隱患排查,加快推進平坦、順河防洪治理工程,扎實做好水利、應急、自規等部門聯合值班值守等系列措施,努力提升東興區防災減災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