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民法典》頒布5周年,作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全方位覆蓋日常生活,每一項條款都緊密關聯(lián)著我們的日常生活。2025年6月12日,四川警察學院為即將奔赴公安機關崗位的預備警官開展開展《民法典》宣講活動,“學習強國”平臺法治宣傳專家、公安部信訪專家、四川省“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團成員、四川省省級“法律明白人”培訓師資、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專家、成都大學法學院碩士生導師(校外實務)、綿陽市首席法律咨詢專家謝平應邀以“《民法典》在公安執(zhí)法中的運用”為題進行交流。
通過爆料三個公安執(zhí)法“笑話”,引發(fā)學員思考:公安機關是“全天候”24小時不關門的特殊服務群眾部門,公安民警僅有《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知識儲備無法滿足公安執(zhí)法需要。謝平專家從接處警、行政案件辦理、刑事案件辦理、服務群眾等具體公安執(zhí)法活動對《民法典》知識運用進行分享。
謝平專家從《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兒歌入手,詳細介紹了《民法典》對遺失物的規(guī)定和公安機關職責演變、發(fā)展歷程。民事糾紛、民事案件關系民生實事,和群眾權益聯(lián)系最直接最密切,能否及時妥善化解紛爭關乎廣大群眾的法治獲得感,“考問”公安民警《民法典》運用技能。
對公安機關而言,民法典的頒布施行給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公安機關提供了有力法治工具,對于推動公安業(yè)務開展和公安工作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謝平專家根據(jù)自己對《民法典與公安執(zhí)法運用相關體系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從“遺失物的接收、保管、招領、領取”“戶籍管理和人口登記”“高空拋物、墜物責任人調(diào)查”“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維護金融秩序安全”“維護運輸公共安全”“侵權自力救濟”“人格權保障”“對 家的呵護”“守護公民安寧”十個知識點進行交流。
宣講活動中,謝平專家根據(jù)《民法典》在公安執(zhí)法中存在問題與學員進行互動交流,對預備警官們進行崗前“熱身”。
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權利、推動國家治理的法律寶典。公安執(zhí)法,不能只盯著與公安執(zhí)法有關的法律,要用民法典來“照鏡子”,處理好職權法定與民事權利的關系,維護私法自治原則。一位學員在活動結束后深有感觸對輔導老師說,通過對民法典的初步了解,明晰了公安執(zhí)法的邊界和民法典運用的十大路徑。以民法典為依據(jù)加強公安執(zhí)法配套制度建設、以民法典為參照助推法治政府、法治公安建設成為我們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