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內江市東興區出現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全區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站點4個,50-100毫米站點8個,最大小時雨強和最大降水均出現在高粱蔣家坪,達到58.6毫米和173.9毫米。全區13個鎮(街道)不同程度受災,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防汛搶險行動在全區上演。區委、區政府對此次強對流天氣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區級領導靠前指揮、積極應對,各級各部門應急聯動、妥善處置,全區干部群眾沖鋒在前、奮戰一線,實現了“零死亡、零重傷、零失蹤”,最大程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迅速響應,科學部署。區氣象局連續發布雷電黃色預警、大風黃色預警、暴雨橙色預警,24日凌晨3時14分升級為暴雨紅色預警。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副區長李偉迅速召集區水利局、區應急局主要負責人和區防辦相關工作人員到區水利局調度室進行現場會商,按照防汛預案,經研究于24日4時啟動Ⅲ級防汛應急響應。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成員單位以及各鎮(街道)庚即按照職責分工進入臨戰狀態。
針對災情較重的田家鎮和高粱鎮,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下沉一線、靠前指揮。派出由區應急管理局和區水利局分管領導牽頭的兩個工作組深入受災一線,指導當地干部群眾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全區上下建立起分工明確、職責清晰、重點突出的應急處置機制。
深入一線,排險除患。立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工作方針,區防指快速高效響應,統一調度,安排專人對地質災害隱患點、山洪危險區、沿河低洼地帶、水庫等重點點位開展動態巡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在26處水淹路段拉設警戒線,落實專人值守。交通運輸部門投入人力260人次,對轄區路段進行“地毯式”排查,快速清理小型塌方120立方米及倒伏行道樹107棵,及時恢復道路暢通。電力、通信部門及時組建黨員突擊隊,保障了各地供電、通信暢通。全區上下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累計出動黨員先鋒隊17支、應急小分隊11支、民兵搶險隊21支,累計1331人次;投入應急保暢車輛18臺次,挖掘機3臺次,調用雨衣、雨靴、手電筒、救生衣等防汛物資1250余件,確保了人民生命安全。
緊急避險,及時報災。嚴格落實“三個避讓”“三個緊急撤離”剛性要求,在受災較為嚴重的田家、高粱等鄉鎮,黨員干部、應急分隊走村入戶,連夜將低洼地帶人員及財產轉移至安全區域,共緊急避險轉移1225人。區應急局牽頭,立即組織各受災鎮(街道)開展災情收集上報,截止25日12時,此次強降雨共造成全區13個鎮(街道)16427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992.64萬元,農作物受災1495.27公頃,房屋損壞28戶66間。
24日23:00,區防指解除了Ⅲ級防汛應急響應,強降雨引發的洪水基本消退,沿河各鎮(街道)已組織人力500余人,全面開展汛后消、殺工作,并積極幫助群眾清理淤泥、回遷物資。東興區下一步將進一步抓實抓細防汛減災各項工作。全面壓緊壓實防汛減災各級責任人職責,持續不間斷開展防洪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改,強化防汛減災督導常態化,全覆蓋開展水庫及山洪災害危險區監測,嚴格落實“三個避讓”“三個緊急轉移”剛性要求,定期開展防汛會商調度,以連續十年實現“三零”目標為主軸,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順利召開。(黎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