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中區靜默的第五天,值守人員、志愿者堅守著點位,警車、救護車、物資車安靜又快速的行駛著,街邊、路口、小區外都拉起了警戒線,偶爾聽見疫情防控宣傳車的聲音漸進又漸遠,雖然一切好像都放慢了速度,但在應急崗位上每位同志都在爭分奪秒做好手中的工作及任務,全力協助全區疫情防控戰,為守護這座城市默默貢獻力量。
9月9日凌晨2點,市中區應急局第一時間響應號召,全體黨員干部以及臨聘人員就地轉為疫情防控支援隊伍,立即趕回單位待命,正式投入到一線疫情防控工作中,從黑夜到白晝、從卡點到入戶、從值守到勸導,不忘初心使命,不負肩上重任。
生活物資為“疫”保供
“你好,我們牌樓街道需要70張行軍床、70張棉被!請給予支持!”牌樓街道作為市中區的一處高風險區,一線防疫工作人員較多,區應急管理局首先保障了牌樓街道的物資需求,為一線防疫人員提供更好的休息條件。區應急管理局局長蒲東元帶領全局黨員職工干部堅守陣地,在當前疫情特殊時期各方調撥采購生活物資,做好物資入庫及調撥工作,為全區12個鎮街、相關部門提供生活物資保障的同時。截至9月12日19時,區應急管理局分別向12個鎮街調配帳篷507頂、行軍床416張、棉被280床、枕頭270個,向全區24個區級部門調撥30余次物資,合計帳篷30頂、行軍床251床、棉被221床、枕頭219個,全力保障全區疫情防控需求。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蒲東元帶領職工干部搬運物資
區應急管理局為各單位調撥物資
下沉“疫”線 沖鋒在前
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張利從9月9日凌晨臨危受命帶隊下沉到城東街道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已連續作戰5天,參與社區黃碼人員檢測和樣本轉移,協助醫護人員錄入信息。
張利與社區干部商討核酸檢測方案
下沉人員掃描黃碼核酸試管
“請掃一下場所碼,出示您的健康碼,核酸檢查排隊間隔1米。”
“請做完核酸就快回家,不要在外面逗留哦,回去洗手消毒,不要出來逛了!”
“你們有什么需要購買的,可以告訴我們,我們向社區反饋,再給你們送過來,你們就安心呆在家里。”
區應急管理局駐點城西街道呂祖廟社區,副局長羅利生、總工程師曾越帶領黨員干部、臨聘人員、藍天救援隊,分為三組下沉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卡點值守的應急人,不厭其煩的重復著上述的話,面對偶爾有抱怨的群眾也耐心的解釋,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下沉、卡點值守人員做好服務群眾工作
“疫”起守護 貢獻醫護力量
區應急管理局法宣股股長吳葉頻,曾是一名從業18年的醫護人員,今年4月以來,她先后三次被內江市中區疫情指揮部抽調到大自然集中隔離點閉環工作,“9.8”疫情發生后,她立即參與到集中隔離點閉環工作中,負責信息報送、物資保障、核酸采集等工作,在這看似平凡的崗位上,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在隔離點上綻放出人生的光彩。雖然家里還有正在上高二的兒子和年邁的母親,但是,她說:穿上白衣就是戰士,戰斗還未結束,何談歸家。
吳葉頻正在清點核酸采樣管
督導“疫”線 既是工作也是關懷
駐區應急管理局紀檢組組長何浩楠沖在一線勇敢擔當,他負責到市中區聯系卡點督促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著重強調交接班人員注意事項,加強防護措施,對同樣身在一線的同志給予關心關懷。
何浩楠在市中區高速路卡口開展督導工作
駐村干部在“疫”線時刻
疫情來勢洶洶,區應急管理局駐村干部鄧鼎乾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為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要求,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他吃住在村,走村入戶,指導摸排,研究對策,深入宣傳,落實任務,與村社干部、駐村隊員和志愿者戰斗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而奮斗。
鄧鼎乾參與值守卡點、入戶摸排宣傳工作
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是別人的父母、兒女、妻子丈夫,他們原本的生活除了忙碌的工作,夜晚回家也能釋放一天的勞累。但疫情讓他們24小時堅守在崗位,主動沖鋒恪守黨和人民“守夜人”的職責,為叫醒內江的牛肉面、為漫步橋邊的甜城湖、為萬千家庭的幸福安康勇往無前,藍色應急力量一直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