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司法廳、省總工會聯合召開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新聞發布會。省法院張能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尹寧寧、省司法廳副廳長孔祥貴、省總工會副主席任遠明、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李德林出席發布會并發言。
會上,省法院發布了由四家單位聯合制定出臺的《關于開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四家單位領導分別介紹了各自領域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前期開展情況及下步工作安排。
全省法院、工會、人社、司法行政系統圍繞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省法院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不斷完善協同機制;利用人民調解平臺加強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和人員的管理,促進其充分發揮作用;全面加強“訴非銜接”,特別是通過加強專業化審判和訴調對接形成快速有效的勞動爭議指導、處理機制;治理效果不斷顯現,近三年來,全省進入訴訟的勞動爭議呈現出逐年持續下降的態勢,今年1月至9月,全省法院新收一審勞動爭議案件19263件,較2018年、2019年同期數據分別下降22.3%、4.8%。全省各級工會組織以企業工會為主導力推企業獨立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目前全省工會所在單位建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組織約10萬個;2019年全省工會依托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功調解勞動爭議9385件,為平抑勞資矛盾、構建和諧企業起了重要作用。人社部門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在推動協商解決方面督促指導企業建立完善協商和解機制,指派仲裁員、調解員主動聯系企業及時發現問題;全省建立各類基層勞動爭議調解組織4萬余個,調解員9萬余名;簡化仲裁流程,開展“流動仲裁庭”、“仲裁四進”等活動,建立仲裁員定點聯系調解組織制度等。司法行政部門深入開展“法律進企業”和農民工維權法治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扎實基層、貼近群眾優勢,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走訪、大梳理;今年1-9月全省人民調解組織共調解勞動爭議糾紛4767件,成功率達94%以上;切實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援助,暢通農民工討薪“綠色通道”,積極推進“四零”法律援助服務,同時會同人社、工會等部門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建立省外法律援助工作站,為川籍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服務。
張能副院長在講話中指出,進一步深化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意義重大,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是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也是訴源治理實質化運行的有效載體。下一步,要在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下,切實發揮人民法院在勞動爭議多元化解中的引領、推動、保障作用,和各部門一道,把推動勞動爭議源頭化解和實質了結作為工作目標,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確保實效。一是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把握關鍵環節,健全工作格局;三是堅持多措并舉,強化司法保障;四是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全省法院、人社、司法行政、工會各部門將以《實施意見》的出臺為契機,緊抓關鍵環節,堅持改革創新,切實采取措施推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做深、做實,力爭為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貢獻更多四川經驗和智慧。(吳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