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旋歸來
2月18日下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停機坪一側,站滿了翹首以盼的人們,他們拉著條幅,舉著標語,上面的文字透著相同的溫暖:歡迎回家!
去時無畏,歸來無恙。 16時30分,一架銀鷹呼嘯降落,緩緩駛向停機坪。艙門打開,8位身著橙黃色隊服的跨國救援人員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出艙門、走下舷梯,踏上故鄉的土地。民建成都市委會相關領導和群眾為他們送上了鮮花和擁抱,簡單而溫暖的儀式為本次“跨國生命救援”畫上句號。
異國會師
時間回到12天前。北京時間2月6日9時17分,當地時間2月6日4時17分,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省發生7.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而后,當日8時24分,土耳其再次發生7.8級地震,多地建筑被夷為平地,造成土耳其和鄰國敘利亞兩國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土耳其大地震牽動著中國人的心。“作為經歷過汶川特大地震的的四川人,我對地震傷害更是感同身受。”民建成都市委會藝博信息支部主委、成都市政協委員、四川公羊會會長何中有第一時間挑選了7名具有超級救生員特訓資格證的人員組成救援隊,并隨身攜帶首批50份急救包和3000份消毒包,歷經四次轉機,于當地時間2月11日深夜11時抵達重災區伊斯肯德倫,與公羊會國際救援隊成功“會師”。
展開救援
“抵達災區后,我們只休整了3個小時就投入到搜救工作。”何中有介紹,從當地時間2月12日凌晨開始,按照土耳其政府提供的搜救任務和統一協調安排,救援隊與公羊會國際救援隊、土耳其方及中國其他救援隊伍一起聯合編組作業,采取邊清理、邊支撐、邊排查的搜索方式,利用挖掘機等重型機械和手動破拆工具,對建筑廢墟進行層剝式清理和結構支撐,使用技術手段對疑似信號位置重點排查。
“相比國內救援,跨國救援要面臨語言不通、環境不熟悉、裝備不齊全等多重困難,救援難度很大。”何中有稱,當地氣溫基本都維持在零度以下,惡劣的天氣給搶險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但救援隊始終堅守著“生命至上”的信念,在瓦礫、碎石包圍之下,探測、破拆、救援,與死神爭分奪秒,沒有放過一絲生存的希望。“這是中國救援隊對生命最大的尊重,對使命最真的理解。”
“當地民眾對我們滿是感激和善意,不斷給我們送食物和水,他們的熱情,給大伙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隊伍里年齡最小的隊員曾強非回憶道,在現場作業時,當地民眾會自發生起火堆,讓隊員邊取暖邊開展救援,一些民眾擔心我們隨身攜帶的壓縮餅干不好吃,還自發送來開水、披薩、咖喱飯和面包。每當我們救起一名幸存者,在場的所有人都會擁抱著相互慶祝,并伸出大拇指喊“China”,讓我們十分感動。
從落地搭建營區到奔赴救援一線,救援隊在阿塔伊省四座城市執行城市搜救任務長達100多個小時,共搜尋了178棟垮塌建筑,救出9位被埋幸存者,15位罹難者。
安全撤離
2月15日,根據中國減災協會通告,鑒于災區生命救援希望已經極其微小,土耳其大地震從生命救援進入賑濟階段。為減輕土耳其政府相關部門配合工作壓力,何中有與他的隊友隨同公羊國際救援隊一道,從災區撤離到伊斯坦布爾。
“在營救傷員的同時,我們也播撒了國際人道主義的‘種子’,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大國擔當。” 隊員胡俊濤告訴記者,撤離之前,救援隊將運抵阿塔伊的一批急救包和消毒包等物資和隨身攜帶的食品、飲用水等生活用品全部移交給了德爾特約爾電廠以及當地的社會救援團體。
2月16日下午,中國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代總領事吳健,在官邸接待了公羊國際救援隊一行。“全體參戰隊員大力發揚‘敬佑生命、科學專業、攻堅克難、為國爭光’的精神,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圓滿完成了此次跨國救援任務。”吳健對救援隊伍不遠萬里抵達土耳其地震災區表示感謝,稱贊中國社會救援力量專業素養高、有責任擔當,展現了大國責任、大國形象和大國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