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綠意,司法護青山
3月21日,是第13個世界森林日,南江縣人民檢察院聯合縣人民法院、縣林業局,在設立于天池鎮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開展義務植樹活動。100余名干部職工、鎮村干部群眾揮鍬培土,種下三千余株水杉、紅楓、紅葉李等樹種,為春日山野添綠意,為生態修復注活力!
司法+行政聯動,創新生態保護模式
近年來,南江縣檢察院聯合縣法院、林業、漁政、財政等部門探索建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長效機制,設立生態環境修復專項公益基金和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修復基地,形成"懲治違法+生態修復+長效管護"的全鏈條生態環境保護模式。 多方攜手植綠,共繪和美鄉村 植樹現場,干部職工、鎮村干部群眾分工協作,挖坑、扶苗、填土、澆水一氣呵成。紅楓映檢徽,水杉伴法槌,一株株新苗不僅承載著司法護綠的決心,更寄托著鄉村生態振興的希望??h人大代表、紅豆村文書石玉梅感慨:"今天的植樹活動,不僅種下了樹苗,更在我們村社干部和群眾的心中播下了法治的種子。我們一定把這片基地管護好守護好!" 生態修復新起點,司法守護進行時 春染山川,法潤民心。此次植樹活動既是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也是司法護航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探索。南江檢察人正以“檢察藍”守護“生態綠”,用法治之筆繪就綠水青山與鄉村振興相融共生的美好畫卷!未來,修復基地將持續開展補植復綠、普法宣傳、生態監測等工作,讓每一棵樹木都成為司法守護的"活證據",讓每一片山林都成為法治教育的"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