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勞動教育內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模式,巴中市巴州區第四中學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開展了“勞動礪心智,實踐促成長”主題系列活動。本次活動突破校園邊界,引導學生在田間參與農事勞作,通過親身體驗感知農耕文化,體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深刻內涵,形成“校內實踐+田間勞作+家庭體驗+感悟沉淀”四維育人鏈條,引導學生在多元場景中感受勞動真諦。
校園躬行:共繪潔凈畫卷 4月30日,全校開展“最美校園”活動。全體師生以班級為單位,分區域參與校園清潔美化行動,學生分組清潔寢教室門窗、清洗地板、清理花園雜草、打掃校園落葉、整理寢室內務、整理圖書角,大家分工協作,干勁十足。七年級(6)班在班級日志中寫道:“原來勞動不是簡單的體力付出,更需要智慧與協作。” 阡陌課堂:汗滴禾下土 學校摒棄傳統集中式農耕體驗模式,鼓勵學生回歸自家田地或參與親友農事。學生根據家庭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勞動任務。高一年級王同學在勞動日志中寫道:“跟著爺爺下田除草,太陽曬得脖子火辣辣地疼,彎腰半小時就直不起身。爺爺說‘莊稼人沒有鐘表,日頭就是作息’,我才真正懂了古詩里的‘粒粒皆辛苦’。”許多家長反饋,孩子勞作時主動詢問農耕知識,祖孫三代在田間邊勞動邊交流的場景,成為五一假期最珍貴的畫面,田間勞作不僅是勞動體驗,也讓汗水浸潤文化傳承。 家庭責任區:解鎖生活技能 五一假期,各班發布“家庭勞動闖關任務”:整理個人房間、打掃衛生、為家人烹制三菜一湯、規劃一周家庭開支等。八年級的劉同學在日記中記錄:“今天嘗試換被套,被子總是不聽話地團成球,媽媽教我要對角卷折,原來家務也有‘獨家秘笈’!”家長們紛紛上傳孩子系圍裙炒菜、彎腰拖地的照片,一位父親留言:“孩子主動包攬飯后洗碗,突然發現他長大了。” 墨香留痕:書寫成長印記 在五一勞動節系列活動中,特別設置了“勞動敘事、成長感悟”環節,引導學生將汗水轉化為文字,讓樸素的勞動體驗升華為深刻的生命教育。許多學生寫下感悟:“勞動不分高低貴賤,每一份付出都值得尊重!” 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在實踐中不僅掌握技能、磨煉意志,更深化了對“勞動創造幸福”的認知。未來,學校將繼續探索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融合的新路徑,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建設者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