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隊伍引領,提高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向心力。德育網絡全域覆蓋。區級層面,遵循“德育為先”的原則,強化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領導。學區層面,建立健全德育工作機制,加大指導檢查力度。學校層面,制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制度,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形成全域覆蓋的德育工作網絡,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不斷走向深入。狠抓班主任隊伍建設。抓準入,選聘既年富力強、精力充沛又具有良好道德風貌、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為班主任,以他們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抓培訓,實施市、區、校三級培訓,從職責、義務、角色定位、管理方法等方面進行指導。抓示范,合理確定老中青比例,以老帶新,結對互助,提高班主任隊伍素質。大力實施“雙德工程”。強化學習,組織廣大教師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扎實推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強化整治,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讓廣大教師以良好的職業道德面對社會,以可親的師表形象走進學生心靈。強化引領,引導廣大教師全員參與、全面育人,樹立全面質量觀,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既教書又育人,以優良“師德”培養良好“生德”認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聚焦德育基地,提高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吸引力。依托愛國主義教育、法紀教育等基地增添德育魅力。利用花叢的南岳山烈士陵園,柳林小學德育實踐基地,和平小學博士館,區一小文治書院,精心組織各種參觀、瞻仰和考察等活動,把德育內容融入其中,用祖國大好風光、民族悠久歷史、優良革命傳統和現代化建設成就教育并吸引未成年人。依托鄉村學校少年宮激發德育活力。下八廟小學少年宮以“樸素文化”為主題,將手工制作、剪紙、刺繡等列為少年宮特色品牌,深受廣大未成年人喜愛;茶壩小學以“學文化”為主題,校園電視臺將新聞主持作為特色項目進行打造;觀音井小學少年宮將中國書法教育和中國戲劇傳承扎根于學校等。依托家長學校、社區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增強德育合力。如司城街道“三知書堂”,登科街道、文治街道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建立了專門的場所,配備專人,為未成年人提供課后、假期托管服務,開展法制教育、體育藝術、課業輔導活動。
聚焦德育活動,提高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發展力。抓“五個一”訓練。整頓“一個陣容”,建立“一種秩序”,養成“一種習慣”,堅持“一項制度”,樹立“一個觀念”,深入開展養成教育,廣泛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和“三好學生”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抓心理健康建設。開齊開足心理健康課。全區所有中小學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到100%,并且做到五有:“有教師、有教材、有教案、有課時、有考核”,同時開展“全區中小學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展評活動”。配備心理健康輔導站(室)。不僅在區四小等校建成標準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全區各中小學校也配齊了心理咨詢室。抓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主題教育,組織“校園經典誦讀”“我們的節日”“尋訪紅色足跡”“中國夢”“學雷鋒”“戲曲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使未成年人深受熏陶,精神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