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為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切實破除捆住基層的“枷鎖”,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放開手腳干實事,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上來。
堅持基層減負,激活干事動力。堅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激發活力上用實勁。杜絕“政績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堅決整治執行簡單化層層加碼等突出問題,建立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如激勵關懷機制、績效考核機制,以表格、清單式代替文件式化繁為簡,把基層干部從“材料臺賬”和“迎檢報告”中解放出來,讓考核標準更明確,讓基層干部知道關鍵任務怎么做、重點工作是什么。過去“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現在大家積極主動完成急難險重任務,抓急抓難多掙“積分”,達到以“考”促“建”、以“考”促“優”,進一步推動減負增效,激勵干部敢于擔當、善于作為。
堅持真抓實干,推動減負措施。過去“痕跡管理”比較普遍,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檢查考核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既要“當下減”,更要“長久減”。文山會海、群里打卡、手機學習、紙上作業等問題依然存在,都是由于政績觀錯了位,為基層減負思想認識不夠強導致的。真減負、減真負,關鍵是要減到“實處”,減出“實效”。多錯并舉破處“各自為政”多頭重復要求收集表格、報送數據等現象;取消部署工作要求基層制定配套文件;不得要求在微信、QQ、釘釘等通信群“打卡留痕”。進一步梳理沒有政策依據、沒有實際效用、群眾不認可的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下大力氣為基層減負松綁。
堅持為民惠民,提升服務效能。基層治理減負是為了很好的服務于民,需要各黨員干部擔當實干,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中去,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古語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要推行基層網格化機制、深入轄區訪民情、解民憂、化矛盾、防風險、查問題,全力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糾紛,達到信息互通、隱患共查、處置聯動,建立起以鄉、村、組黨員干部和網格員組成的兼職聯防隊伍,努力做到老百姓的事情只跑一次即可辦結,打通基層服務人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改進群眾工作,建立健全群眾工作機制,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及時回應群眾關切之事,真正讓減負成果惠及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