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寫滿紅色的記憶,寫滿紅色的理想,寫滿紅色的里程,在這個紅色的季節,筆者向黨,講述千萬紅色兒女中的一員那平凡又動人的故事,獻上黨員公安民輔警赤誠之心和真摯祝福!這個故事,同樣送給廣大人民群眾和千千萬萬中共黨員。
前年,寒冬的一天,經過10余個小時的顛簸,我來到了川南大涼山深處,踏進了則俄村村委的二樓圖書室,我要講述的主人公,就住在此處。
這間圖書室,據說已是村里質量最好、最方正的一間屋子,鐵皮柜里塞滿了《彝語翻譯》《講好普通話》等書籍,一把吉他靠窗放著,一件警服掛在墻上。桌上地下,扶貧文件、鍋碗瓢盆、土豆大米、練過毛筆字兒的廢報紙,這些毫不相干的東西,奇特又有序地共處一室。
您看出來了,這間屋子的主人,是一名人民警察,他正是我的戰友,援涼民警賴華剛。2018年,他作為縣局優秀共產黨員代表,率先響應組織召喚,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三年扶貧之路。前年冬天,縣局機關黨委書記黃偉率隊,專門從犍為到美姑探望他,我和幾個同事得以隨行。我們到達則俄村的時候,賴華剛早已站在那塵土飛揚的路邊盼了好久,當看到幾個身著藏藍制服的戰友真切地站在面前時,他的激動和快樂溢于言表。
黃偉書記一面仔仔細細地環視著這間小屋,一面關切地提出各種問題,賴華剛一一作答。
問到住宿條件,他說:“這間是村委會的圖書室,有地磚、有書,是條件最好的一間房了,我就厚著臉皮申請來用了。”
問到可有同住之人?他說:“一樓就是村里的幼兒園,熱鬧得很,我一有空閑,就會陪孩子們玩兒,他們都很喜歡我?!?/span>
問到吃飯吃水方便嗎?他說:“很方便,打水的地方很近,我手藝不賴,能做幾個菜。”
問到工作開展情況,他回答:“我來了一年多,當地干群我都很熟悉了,工作也開展得很順利,去年我把重點放在推出養羊大戶上了,禁毒防艾也花了不少精力,今年工作重心是防止返貧,我計劃和鄉上一起,發動群眾試種百香果,然后,還打算建一個小型烤酒廠……”
對于自己的生活情況,賴華剛是簡而言之,但談到如何開展工作的,卻是滔滔不絕。他一直笑瞇瞇地、認認真真地匯報著,但我們都知道,他在報喜不報憂——則俄村離縣城并不近,尋不到可以搭伙的單位,于是他學著自己做飯,但會做的菜不多,綠葉蔬菜也稀缺,房間那袋米、幾個土豆,就是他主要的口糧;村委不通水,他得走好遠去打水,那水渾黃不堪,得靜置過濾以后再燒開使用;他獨自一人宿在村委,附近農戶稀少,到了傍晚,周遭冷冷清清,興許,與書為伍、與琴作伴,真的能帶給他些許慰藉;他2018年赴美姑之時,妻子尚在孕中,如今女兒已兩歲多,他想給予家人多些呵護,卻力不從心;他寒冬深夜訪貧歸家,從冰雪覆蓋的路面滾落深溝,渾身是傷,他艱難爬出,自嘲地放聲大笑!但當看到十來個打著火把,自發前來尋他的彝族同胞的焦灼面孔,這個一向擅長苦中作樂的錚錚鐵漢,終于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背過身去,流下了男兒淚。
短暫相聚之后,我們要離開了,賴華剛再次站在那塵土飛揚的路邊,向我們鄭重地敬了一個禮,目送著我們遠去,他一身警服,清瘦挺拔、神態堅定,但我分明看到,他的眼眶紅紅的。我回頭看了看車里的人,大家都黯然著,我的眼眶也滾燙著,好像有淚水要涌出來,但我知道,我們這一瞬間潮涌的情感,并非唏噓,而是敬佩,亦并非沮喪,而是期望!
鐵肩擔責掃貧霾,山鄉無處不瑤臺;三年艱辛彈指去,再立新功志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