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學百年黨史為人民幸福;牢記使命,做新時代人民的檢察院。”這是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向和目標,也是學習黨史的意義所在。
憶傳承 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每一名檢察干警,無論是否是中共黨員,對于黨都有獨屬于自己的一份感情。在這個基礎上,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按照黨史的時間順序,讓每一名干警選自己最有感觸最有興趣的一段來講述分享,用黨史微黨課這種最走心的方式,向建黨100周年表達衷心的祝福。 41名檢察干警分別選取了百年黨史中41個歷史事件或階段,抱著從未有過的熱情全心投入,從黨史故事中汲取寶貴經驗,補足了精神上的“鈣”。年輕干警認真反復地查閱史料,老黨員不會電腦就親筆手寫,民主黨派的同志寫“國共合作”,70后講“小平你好”,轉業軍人談抗美援朝……基層檢察人學百年黨史,貴在一個“真”字,實在一個“誠”字。 黨史微黨課手稿 與此同時,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專門開設了黨史微黨課專題講座,每一名檢察干警都化身“黨史教員”上臺講,通過認真學習備課、撰寫黨史故事、結合實際談感悟,銘記、回味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從歷史中汲取革命先輩奮進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的學習目標。他們也許沒有很高的理論水平,也沒有非常深度的見解,更沒有華麗的文字功底。但是,他們有的是最真實的、發自內心的真摯表達以及自身經歷融合思考后的提煉總結。 悟初心 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激勵和引導檢察人員牢記初心使命,繼承和發揚黨的成果經驗和優良傳統意義重大。因此,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之際,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決定把41名檢察干警的黨史微黨課講稿匯編成冊,形成《41名基層檢察人的黨史微黨課》一書,用最真實的文字、最真實的情感向黨的百年華誕表達最誠摯的祝賀。 但黨史講稿匯編成冊,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檢察干警對歷史事實的描述是否準確、理解是否正確、用詞是否恰當,這些都是困擾著基層檢察干警的難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對于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傳承的基層檢察院來說,這些是難題,但絕不是問題。這項工作得到了縣委的高度肯定和支持,縣黨史學習辦統籌推進,縣委黨校仔細把關,進行了史實上的校正;縣黨史辦大力幫助,進行了文字上的審核。 黨史講稿已經準備好,書籍該怎樣排版、怎樣布局,又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犍為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機關黨支部多次召開會議,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以該院黨建品牌“開往春天的火車”作為整本書的主基調,以黨史故事的時間順序作為目錄順序,搭建好整本書的基本框架。由于41篇講稿貫穿了百年時間——1921年到2021年,因此犍為縣人民檢察院按照黨的四個發展階段——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將整本書分為四個部分,把每名干警的講稿按照對應的時間節點分別放入百年黨史的每個發展階段中。經過200余次的文字校核、設計修改之后,《41名基層檢察人的黨史微黨課》一書終于順利完成。 這一本書,飽含了犍為縣人民檢察院41名檢察干警對黨的熱愛、敬仰之情,凝聚了犍為縣人民檢察院41名檢察干警對革命先烈們崇高的敬意,表達了犍為縣人民檢察院41名檢察干警對黨的百年華誕最誠摯的祝賀! 踐使命 通過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全體檢察干警將時刻牢記為民宗旨,進一步樹立能動司法檢察理念,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把學習教育成果變成“活的導向”,結合犍為地域特色,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源源動力。 聚焦藍天碧水凈土開展生態環境司法大保護行動,運用修復性司法理念,構建岷江生態預防、打擊、修復綜合性保護體系;持續深入打造“魚躍龍門”長江上游魚類生態法治保護品牌,促進成渝黃金水道建設;推出便民小程序“望而生味”,暢通群眾申請賠償渠道,在全國首創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發放發還給受害消費者的工作模式;打造“美麗犍程,花開少年”——全省首個景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幫助青少年提高法律意識、樹立法律信仰;開展服務保障質效大提升行動,建立《加強檢律協作定期會商機制》,實現“足不出戶”,最大程度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主動對7名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開展司法救助,已發放救助金5.2萬元;以“開往春天的火車”黨建品牌為載體,化身“紅色導游”,與游客重溫黨史、同唱紅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犍為縣人民檢察院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張軍檢察長黨史學習教育專題黨課內容,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繼續開展好黨史微黨課,傳承紅色基因,感悟初心使命,通過“一輛車”、“一朵花”、“一條魚”、“一種味”四個“一”創新品牌,全方面、多點位扎實履行好黨的檢察工作,以最大決心、最強信心、最實舉措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檢察惠民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