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以創新思維引領社會治理新航向,攜手鄰縣共筑平安基石,編織了一張張緊密相連的區域協作網。大竹政法部門一直將推動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建設作為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和四川“一干多支”、達州“一區一樞紐一中心”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從矛盾糾紛的源頭化解到公共服務資源的共享共贏,從智慧安防的深度融合到生態環境的協同保護,每一項舉措都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磅礴力量。
今日之大竹,正以深化社會治理區域協作紀實為筆,書寫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篇章,繪就一幅幅和諧、美麗、繁榮的鄉村新畫卷。
川渝聯動辦實事
2021年,大竹縣公安局與重慶市梁平區公安局緊密合作,成功偵破廳督“12·17”非法狩獵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0余名,收繳野生蟾蜍達2100公斤,共計12000余只,扣押涉案車輛3臺,收繳涉案現金超過20000元,為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筑起生態屏障。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川渝地區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戰略部署,大竹縣公安局主動融入“雙城經濟圈”,通過“四創四新”工作舉措,推動川渝警務合作邁向新高度。截至目前,大竹縣公安局與重慶梁平等地公安機關已開展聯合巡邏23次,治理邊界地區12次,安裝天網視頻監控213處,初步實現治安防控川渝一體化。深入開展川渝兩地執行“同城辦案”,相互辦理執行委托事項300余件。
在政務服務方面,大竹縣公安局與重慶市公安機關實現了“川渝通辦”,極大地方便了群眾。2023年以來,已辦理重慶籍戶籍遷移851起、身份證2200余張、駕駛證照業務1880起,徹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此外,兩地公安機關還共同搭建政法能力提升平臺,構建“川渝教官聯盟”,通過互派教官交流警務技能、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共同提高應急指揮、協同作戰能力。截至目前,雙方已互派教官交流數十次,培訓警務人員超500人次。同時,兩地還共同組織跨區域執法司法案件循環交叉評查,健全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提升政法干警辦案執法司法水平,為兩地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糾紛聯調解民憂
2023年10月25日,在大竹縣石橋鋪司法所與梁平區碧山鎮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聯合調解下,蔡女士與劉先生和平分手。兩人雖未領取結婚證,但希望以司法見證的方式結束關系。這一成功案例,正是大竹縣司法局與鄰縣司法局緊密協作、推進涉邊鄉鎮邊界聯調中心建設的成果體現。
大竹縣地處川渝交界處,與重慶市梁平區、墊江縣及四川省鄰水縣接壤,邊界群眾交往密切,因生產經營、財產權屬等問題引發的跨界矛盾糾紛時有發生。為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大竹縣司法局與鄰縣司法局共同推進邊界聯調中心建設,成立了多個指導小組,并在接壤鄉鎮設立了邊界聯調中心。自成立以來,這些中心已聯合調解了80余起糾紛,有效維護了邊界地區的和諧穩定。
聯動講聯心,大竹縣司法局通過開展聯席會議,與接邊區縣加強聯系,交流反饋通報邊界調解中心的工作情況,并共同商討邊界“聯防聯調聯宣”的形式和措施。對于影響較大的涉邊矛盾糾紛典型案件,主動安排至社區現場調解,以案釋法,達到教育群眾的效果。
近年來,大竹縣持續加強與周邊區縣的協作配合,推動構建更加平安和諧的邊界環境。同時,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利用多種手段開展糾紛隱患排查,確保各類矛盾糾紛能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此外,還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邊界調解中心的知曉率,讓群眾在遇到涉邊矛盾時能夠第一時間到中心申請調解。
共筑平安雙城記
為加強區域合作,共同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大竹縣政法委與相鄰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政法機關簽訂了一系列合作協議,包括禁毒、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和家事工作協作框架協議等,共同開展治安聯巡、矛盾聯調和巡河護林等工作,成效初顯。同時,組建了“川渝邊界社會治理紅色聯盟”,成立“紅藍護衛隊”開展聯防聯巡,建立了“一地提請、多地響應”的一體化刑偵警務協作機制,全面提升了快速反應、聯動打擊和信息交流能力。
在護航生態經濟發展方面,大竹縣成立了“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警務站”,聯合多部門建立聯動保護機制,創新應用無人機巡查、山林防火預警等數字場景,實現了示范帶30年內山林火災“零發生”。同時,持續開展嚴厲打擊破壞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對濫捕濫殺、亂砍濫伐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辦理的案件入選了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公告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