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是我唯一的依靠啊..."法院的封條貼上門的那一刻,王女士才驚覺自己作為一場債務糾紛的局外人將面臨的窘境。
“這可怎么辦,我實在還不上啊!” 劉某某夫婦一臉愁容,對著代某某苦苦哀求。幾年前,代某某出于信任,借給劉某某夫婦 28 萬元。可如今期限已過,劉某某夫婦卻無力償還。代某某無奈之下,經法院審理并申請強制執行。
法院通過執行系統,查到被執行人劉某某名下有一套住宅,便依法查封,并按流程進行拍賣。然而,房屋兩次流拍后,只能以物抵債給申請人代某某。
執行法官來到房屋前,敲響房門,開門的卻不是劉某某夫婦。王女士打開門看到身著制服的法官,一臉茫然。“您好,我們是來執行房屋騰退的,這是相關法律文書。” 法官表明來意。
“這房子我都住了好多年了,現在要把我“趕走”,我沒地方住了。”
原來,這套房子一直由被執行人劉某某妻子的妹妹王女士實際居住,沒有辦理產權變更。得知情況后,執行法官也犯了難,房屋騰退工作就此陷入僵局。
執行法官周玉潔在思索中找到了突破口,“既然王女士在這個房子一住就是這么多年,說明對彼此的信任度還是有的。”她意識到,王女士與被執行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或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于是,周法官開啟了 “溫情路線”,化身 “調解員”,多次登門拜訪。
“王女士,我理解你現在的難處,” 周法官耐心地說道,“但從法律層面講,這套房子現在得進行處理。要是強制騰房,不僅會傷了大家的和氣,后續可能還會給您帶來諸多不便。騰退不是終點,我們要讓所有人都有出路。我這兒有個方案,既能解決債務問題,又能讓您繼續住在這里。”
隨后,周法官提出 “房屋轉讓連環計”:由申請人代某某將房屋賣給王女士,首付款及手續費由被執行人劉某某夫婦支付。等王女士取得產權證后,用該房屋向銀行貸款,貸款直接支付給代某某。而后續每月的按揭,則由劉某某夫婦償還。
為了讓大家都放心,周法官還引入銀行作為第三方,對整個流程進行監督。“這樣一來,大家的權益都能得到保障,既能還清債務,又不會讓王女士居無定所”。
這個“親情版分期付款”方案一經提出,得到了三方的一致認可。至此,這場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執行,不僅讓28萬元債務圓滿清償,多年的矛盾也終于迎來破冰。
(洪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