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渠縣法院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僅用3天時間就成功執結了一起標的額達150余萬元的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既保障勝訴企業合法權益,又最大限度減少對被執行人企業正常經營的影響,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再添生動實踐。2025年3月,申請人達州某貿易公司與被執行人四川某商貿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訴至法院。經通知,雙方當即到庭,提供合同履行全部證據,并友好協商核對賬務。法院組織消除了誤解,生效調解確定:四川某商貿公司向達州某貿易公司支付貨款及違約金共計150余萬元。
訴訟過程中達州某貿易公司申請保全了被執行人公司賬戶,凍結資金足以覆蓋全部債權。民事調解書生效后,四川某商貿公司愿意按照調解書確定的履行義務,但申請人達州某貿易公司擔心解除凍結產生執行風險,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月26日執行立案后,執行局迅速啟用涉企案件執行“綠色通道”,“一案一策”制定執行方案,力求以最優路徑、最快速度執行完畢,實現“雙贏”。
依托信息化查詢系統,該案2小時即完成對被執行人全網財產查詢,鎖定被執行人僅有已保全賬戶資金可供足額執行且無其他查控信息。
立案當天下午,承辦法官即組織雙方企業負責人到場核實情況、善意溝通,搭建互信對話平臺。
法官耐心釋法:“法院審判執行,既要在個案中保障申請人勝訴權益的兌現,也要依法保障被執行人企業合法權益,以糾紛化解促進企業誠信守法經營,引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本案被執行人在訴訟中配合賬務計算并迅速達成和解,在執行中愿意誠信履行,申請人權益有充分保障,因此法院倡導合理分擔訴訟費、執行費并及時屏蔽被執行人信息對誠信行為予以鼓勵。
3月27日,執行團隊驅車前往400公里外的邛崍市完成資金劃轉、賬戶解凍,案件當天以執行完畢結案,被執行人企業信用及時有效恢復。
“沒想到三天時間就拿到了執行款,更沒想到法官還幫助兩家公司修復了合作關系!”達州某貿易公司負責人感慨道。執行結束后,法官主動延伸服務,促進雙方修復破裂的貿易合作關系。
四川某商貿公司負責人表示:“法院的善意文明執行,最大限度減少了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影響,這筆執行款交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