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省高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秦海一行深入達州市高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專題調研達川區法院人民法庭建設工作。達州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崔大鵬,達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魏慶鋒參加調研。
步入數字e法庭,秦海詳細了解該法庭整合高清音視頻傳輸、語音識別、電子證據展示等技術,實現遠程開庭、在線調解等功能。在科技審判庭,傳統法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確保庭審規范高效。秦海對運用前沿科技有效打破時空壁壘、提升審判效率、減輕群眾訴累的做法表示贊許。
在智診法務中心,巨幅弧形屏幕上實時顯示園區企業涉訴動態數據地圖與關鍵指標,這是司法助企的“智慧中樞”。秦海重點了解“企業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中心”的創新服務模式,對法院利用司法大數據建立“企業法治健康檔案”,與節點管理、風險預警深度結合,實現可視化調度、提升前端治理效能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強調,精準對接企業司法需求,是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關鍵。
訴訟服務站是數字法庭服務群眾的前沿窗口。秦海駐足觀看“智慧法庭訴訟流程”示意圖,體驗“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便捷化”服務模式和AI法務管家提供的“私人定制”的解紛路徑演示。整潔明亮的服務大廳內,工作人員通過智能設備高效辦理業務,共同營造出便捷、智能的司法服務新生態。
秦海指出,將法庭定位為服務數字經濟、賦能產業發展的功能性法庭,符合新時代人民法庭“三個便于”、“三個服務”的工作原則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法庭規劃建設中體現的“一站式、智能化、全周期”理念,特別是在數字技術與司法服務深度融合、構建企業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務體系、探索智慧法治應用場景等方面的創新設計,具有前瞻性和示范性。
秦海強調,要強化科技支撐,持續深化信息技術在審判執行、訴訟服務、基層治理的全鏈條應用,加強“一張網”平臺的對接運用,持續釋放“數字紅利”;要做實前端治理,將風險預警、合規指導、糾紛調解等工作做實做細,幫助企業防范化解法律風險,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要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及時總結數字法庭建設、運行和服務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達川經驗”,為全省法院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新思路、貢獻新智慧,打造具有辨識度的“數字經濟+法治”服務新標桿。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