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今年12月4日,達州市通川法院的志愿者服務隊在達城中心廣場開展憲法宣傳活動,向過往市民講解國家設立憲法日的重要意義和《憲法》的相關知識,同時發放明年即將施行的《民法典》手冊。
“平時沒有時間專門往法院跑,現在專業的法律人士就在身邊,解決了我不少疑惑呢。”市民王女士對于志愿者們的悉心解答感到十分貼心,同時對于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怎樣尋求法律保護,王女士更是受益匪淺。這只是通川法院立足法院職能,結合志愿者的專業特長,打造志愿服務品牌分支的一個縮影。
“我們的志愿者服務隊有143人。”通川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王滔告訴記者,他們依托“志愿四川”服務信息系統,安排人員專門負責志愿者活動申報、審批以及志愿者招募、簽到與信息管理等,全院志愿者實行實名注冊,采用掃碼審核制加入志愿項目并由專人錄入時長。據了解,自2019年12月以來,通川法院志愿隊累計發起志愿項目80余項,志愿服務總時長已達13223小時,人均志愿服務時長超92小時。
近年來,通川法院依托國家憲法日、世界環境日、“六一”兒童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時間節點,以“法制課堂”“擺攤設點”“流動普法隊”等多種形式送法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在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導訴接訪、法治宣講等方面實現志愿服務精準對接。為了提高轄區居民法律意識,他們還深入研判涉毒、涉眾類案件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禁毒”、掃黑除惡、防范非法集資、普及《民法典》等系列宣傳活動。自2019年12月以來,通川法院共組織開展節點主題志愿服務活動11次,系列主題志愿活動6期30余次。
“普法宣傳工作不僅要在城區‘落地’,也要在鄉村‘開花’。”王滔告訴記者,為了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通川法院深入蒲家、梓桐、江陵等轄區鄉鎮,聯合區檢察院、區司法局等部門創新開展“法治趕場”普法宣傳教育活動,讓法律的陽光照遍通川區的每個角落。
今年疫情期間,通川法院迅速召集志愿者參與到疫情防控、文明勸導、關愛慰問困難群眾等活動中去,強化統一指揮、溝通聯動,打造協調有序的志愿服務格局。據了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斗爭中,通川法院1100人次分組奔赴全區10余個社區和重要關口,成為聯防聯控重要力量;在重要路段十字路口開展文明勸導活動40余次;聯合文江祠社區,鏟除樓道“牛皮癬”、清理山林景點垃圾,靚化社區環境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