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達州市達川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黎澤心在2020年全市法院院長會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會上,以《內外并舉 分層治理 積極探索達川法院訴源治理新實踐》為題作了交流發言。
黎澤心指出,2019年以來,達川區法院在上級法院有力指導下,秉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理念,堅持“整體推進、內外并舉、分層治理”的工作思路,探索成了以“源頭預防為先、非訴機制挺前、法院裁判終局”為核心的訴源治理新實踐。取得了速裁案件占比率、民商事案件調撤率、審判質效“三同升”,民商事案件受理數量、總體案件增速、平均審理天數“三同降”的良好效果。
“點線面”結合,構建訴源治理新格局
(一)面上推動,激活共建共治“一盤棋”。積極爭取黨政支持,主動向區委作專題匯報,助推區委政法委出臺《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入推進訴源治理的實施意見》。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助推“四治”體系構建,工作經驗在全省法院作書面交流。
(二)線上延伸,織密多元解紛“一張網”。依托區委政法委下設的矛盾糾紛化解中心,成立矛盾糾紛聯合調解中心,內設9個專業調解站,外聯23個行業部門,匯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合力。會同人社局、民政局、農業局、婦聯、工商聯等部門聯合出臺實施意見,簽訂合作備忘錄,形成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
(三)點上聚力,共繪訴非銜接“一幅圖”。線下以訴訟服務中心建設為載體,引進律師、人民調解委員會、專業調解委員會等解紛力量進駐法院,根據各類糾紛特點做實訴前分流。線上推廣應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吸納人民陪審員、行政機關調解員、網格員組建特邀調解員庫,在線接受法院指派調解案件。
“前中后”過濾,探索分層治理新路徑
(一)前端治根,把牢矛盾糾紛“萌發關”。加強法治宣傳,常態化開展法治講堂“進社區、進企業”活動,走訪轄區重點企業十余家,提供法律咨詢上百次,引導樹牢法治意識和規則意識。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案例墻、制作動漫《訴訟需謹慎,多元解糾紛》,引導民風向好,獲省高院肯定。圍繞金南大道拆遷、秦巴醫貿園建設等重點項目,發出司法建議18條,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提前防控和化解重大矛盾風險。
(二)中端治本,把牢矛盾糾紛“化解關”。主動對接城鄉社區治理、“無訟社區”創建工作,在全區設立32個法官工作室、6個法律服務站、20個巡回審判點,實現“審務進基層、法官進網格”全覆蓋。參與創建的楊柳“無訟無訪社區”品牌在全市打響。建立法官掛包訴非對接機制,全院48名法官、法官助理下沉到村包片定格,與基層組織、網格員深度合作,聯合開展糾紛化解、矛盾隱患排查,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三)后端治癥,把牢矛盾糾紛“成訟關”。發揮好訴前調解“分流器”作用,守住案件成訟防線。特邀翠屏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達川區道路交通調解委員會入駐,接受法院訴前委托調解糾紛。創建人民調解品牌“蔡柏調解室”,接待咨詢1277人次,調解成功314件,得到省依法治省領導肯定。加強“民先調”系統與法院訴訟系統對接,組建專業法官團隊推進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工作,訴前分流成效明顯。
“速質效”齊抓,完善訴內治理新機制
(一)繁簡分流增強效率。建立案件分流機制,出臺《民商事案件繁簡分流和訴調對接工作流程管理辦法》,明確分流程序及標準,做到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整合人力資源配備,按照“員額法官+法官助理+調解員”模式,設置11個速裁團隊,專辦簡易速裁案件,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去年以來,速裁團隊共受理案件3012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60.6%;結案2934件,結案率達97.4%;平均審理天數34.11天,同比下降14.8%。
(二)強化舉措加快速度。建立訴訟輔導和風險告知機制,利用類案檢索系統對矛盾糾紛進行風險評估,鼓勵和引導當事人選擇非訴方式解決糾紛。推廣訴前鑒定工作機制,促進案件訴前分流化解。以提高保全到位率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訴前、訴中保全,設立集中保全中心,出臺《財產保全工作規定》,實現立執審有效聯動,促進當事人達成和解、生效裁判順利執行。2019年以來,訴訟調解1408件,執行和解425件。
(三)注重監管提升質量。深入推進類案檢索,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強化院庭長和審管辦審判管理職責,及時梳理明確各項指標要求,準確掌握審判運行態勢,做到提前預警、調度到位。加強重點案件監管,推動辦案質量提升,減少訴內衍生案件。
黎澤心表示,訴源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發力、厚積薄發。下一步,達川區法院將認真貫徹此次會議精神和中院院長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上級法院部署要求,對外牢筑糾紛預防化解基層基礎,對內狠抓衍生案件治理,持續深入推進訴源治理實質化,為推動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法院力量。(劉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