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2024年重點工作,服務“法治四川”建設,按照省法學會部署,2024年11月17日,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2024年年會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社會治理體系的完善”學術研討會在西南財經大學(光華校區)住友苑圓滿舉行。
本次會議由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法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勞動關系創新中心承辦,《民主法制建設》雜志社、《四川勞動保障》雜志社協辦。來自政府部門、司法機關、省內外高校、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律師事務所等近100位理論與實務同仁參加會議。
本次會議分為開幕式、研究會理事會會議及獲獎論文宣讀并頒獎、學術前沿暨主題演講、專題學術討論、閉幕式五個環節。
【開幕式】
開幕式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倫剛主持。開幕式上,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名譽顧問葉靜漪,西南財經大學黨委副書記謝紅分別致辭。
葉靜漪教授首先代表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向主辦、承辦、協辦本次學術活動的各方表示熱烈祝賀。葉靜漪教授表示,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自成立以來,在章群會長和各位副會長的領導下,不斷開拓進取,在研究會規范管理、組織學術課題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國家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績,成為具有特色的優秀學術團體。四川社會法學界和實務界各位同仁兼具前瞻性眼光和敏銳性判斷,能夠快、準、穩地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抓住學科發展方向,歷年年會主題富有創新價值。
葉靜漪教授表示,不斷拓展和深化了新質生產力的理論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為新時代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新質生產力正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以及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催生的,已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隨之而來也面臨一些生產關系不適應問題,在形成新的平衡前,我們必須統籌安全和發展,形成預判和應對機制,尤其在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從破解“有活沒人干”入手,解決“有人沒活干”問題,以及如何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等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期待能夠在本次年會上聽到更多真知灼見,看到更多智慧火花。
謝紅副書記首先代表西南財經大學向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蒞臨會議的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誠摯邀請各位領導和嘉賓于明年百年校慶之際來校講學訪問。謝紅副書記介紹了西南財經大學的辦學歷程,一直秉持“經世濟民、孜孜以求”大學精神,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近年來,學校主動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使命要求,在全國率先提出并深入實施建設“建設新文科、引領新財經、創造新優勢”戰略實踐,回答好新時代高等財經教育創新發展的時代之問。
謝紅副書記表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表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人民安居樂業,推動我國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取得歷史性成就,開辟了中國之治新局面。黨的二十大將“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納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總體格局進行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為推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
謝紅副書記認為,本次年會主題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和時代特征,對于促進政產學研教深度融合、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法治化具有重要意義。期待以本次研討會為契機,在西南財經大學與各位專家之間架起牢固的友誼橋梁、形成暢通的交流渠道。西南財經大學愿與關注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各位理論界、實務界同仁一道,共同致力于社會治理理論創新,促進法學、公共管理學、保險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交叉融合,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議程一 研究會2024年理事會會議及獲獎論文宣讀并頒獎】
2024年理事會會議及獲獎論文宣讀并頒獎環節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倫剛主持。
理事會會議上,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章群作《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實現新質生產力與社會治理體系的良性互動》主題報告。章群會長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具體到社會治理領域,新質生產力加速了社會治理現代化,應持續完善和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助推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章群會長總結,過去一年,研究會始終堅定新質生產力與社會治理體系良性互動的政治思想引領。聚焦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社會法構造、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法治保障、全齡友好包容社會的制度保障,努力開展新質生產力與社會治理體系良性互動的理論研究。服務立法與政策制定和完善、服務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服務全齡友好包容社會建設,積極推進新質生產力與社會治理體系良性互動的地方實踐。加強跨學科、跨院校、跨部門、跨地域合作交流,不斷深化社會法學研究,形成資深專家傳幫帶、青年學者及實務工作者積極參與的學術共同體,榮獲社會廣泛贊譽,持續厚植新質生產力與社會治理體系良性互動的人才根基。
章群會長表示,2025年,研究會將繼續在省委政法委、省法學會的堅強領導下,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加強黨建引領,秉持“理論研究、助力政府、賦能企業、普惠大眾、培育人才”辦會宗旨,不斷加強研究會組織和能力建設。錨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任務,繼續聚焦“數字經濟時代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數字弱勢群體合法權益保護”“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促進機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新時代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等重要議題深化理論和實踐探索。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持續貢獻智慧與力量!
理事會會議上,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西南交通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鄧君韜代表研究會宣讀理事會增選名單和本次學術年會獲獎論文名單。
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增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文睿擔任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副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楊珊擔任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共成都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趙乾、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講師葛家欣、西華大學法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王娜擔任研究會第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據悉,本次會議征集了來自全國各地,涵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律師事務所、政府及司法實務部門等單位的作者投稿。組委會圍繞年會主題、問題意識、選題創新、文獻綜述、學術規范、論證邏輯等分項指標,最終評選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8名,優秀獎10名。
【議程二 學術前沿暨主題演講】
學術前沿暨主題演講環節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悅蘅主持。
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名譽顧問鄭尚元作《網絡平臺勞動者之權益保護》學術前沿演講。鄭尚元教授概括了平臺用工的類型和規模,講解了平臺用工關系的理論與實務認知現狀,從專門立法缺失及反壟斷法、稅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勞動法因應的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平臺經營法律規范的缺失,介紹了歐盟、新加坡等域外國家和地區關于平臺勞動者勞動保護的經驗做法,主張應當通過完善立法、依法裁決、學術共識、發揮算法作用、加強社會保障法保護等舉措實現平臺勞動者權益保護。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胡秋明作《人口老齡化與生產方式轉變雙重約束下的養老保險制度優化》主題演講。胡秋明教授講解了人口轉變的“?!迸c“機”、中國經濟的轉折點、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的途徑、人口轉變、經濟轉型升級與養老金體系之間的關系,主張全面建成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并分析了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從養老金體系的結構性變革和養老金制度的參量改革兩個方面提出優化路徑。
成都市智慧蓉城研究院副總經理蔣翔宇作《發揮數據要素作用,賦能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主題演講。蔣翔宇副總經理認為,數據正深刻改變著城市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與此同時,城市治理面臨“超大規模、超高密度、超高速率、高復雜性、不確定性”等巨大挑戰,并從“數據資源化:推動政務數據貢獻,解決跨部門、跨層級信息不對稱問題”“城市治理中樞:提升城市事件治理精細化能力和水平”“數據應用場景:實戰中管用、基層干部愛用、群眾感到好用”“適數化制度改革創新,確保城市數字化轉型行穩致遠”等方面交流了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設經驗。
成都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副院長鐘強作《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勞動關系治理的成都實踐與探索》主題演講。鐘強副院長認為,勞動關系善治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必然要求,從“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主體自治”“搭建多元治理平臺,整合社會資源共治”“兜牢公正仲裁底線,強化以案釋法促治”三個方面介紹了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勞動關系治理的成都實踐,交流了其中存在的“企業內生動力不足”“治理體系不健全”“績效考評不夠精準”等治理短板和未來展望。
瀘州市中級法院人民法院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袁佰武作《城市法治能級提升的實踐與探索》主題演講。袁佰武組長概述了城市法治能級的內涵、指標和重要性,從全面依法治國、政法工作現代化、法治生產力理論三個方面分析了城市法治能級提升的依據,從產法協同示范區、執法司法保障高地、打造公共法律服務高地、打造衍生法律業態高地四個方面介紹了城市法治能級提升的瀘州實踐,從“堅持服務和保障大局,緊扣黨委政府對城市發展的戰略部署”“堅持改革創新,從實際出發服務市域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堅持體系化推進,找準服務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的著力點”“堅持統籌協調,加強組織推動”“堅持能力建設,高效發揮法治功能助力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五個方面交流了城市法治能級提升的經驗。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華大學法學與社會學院副院長、教授王黎黎擔任主題演講評議人。王黎黎教授認為,主題演講環節體現出法學與社會學研究的三個特點:問題聚焦、地域特色、產出具體,且在新質生產力對勞動關系治理的需求、人工智能時代的研究對象、關注時代發展中的新問題等方面富有啟發。
【議程三 專題學術討論】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楊靜擔任專題學術討論主持人。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助理鐘可盈作《解釋論視角下用人單位懲戒權的裁判進路》專題演講。鐘可盈法官助理基于立法空白和研究現狀介紹了研究背景,從經濟性措施、評價性措施、發展性措施、最終性措施四個方面探討了“懲戒”的外延,從“法規范說”“維護企業秩序說”“組織自治理念”三個方面交流了用人單位懲戒權的正當性來源,從對懲戒依據的合法性審查和對懲戒作出的合理性審查兩個方面提出了用人單位懲戒權司法審查規則構建思路。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王淳作《人工智能與青年就業》專題演講。王淳同學首先分享了研究緣由,其次數據化呈現人工智能對青年勞動者就業的影響以及人工智能時代中國青年的就業變動,最后建議推動人工智能驅動的產業升級;完善教育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強化職業培訓體系,提升技能適配度;健全就業過渡機制,緩解結構性矛盾。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許清鎬作《“互不挖人”協議的反壟斷法規制》專題演講。許清鎬同學認為,“互不挖人”協議是勞動力市場的壟斷行為,對勞動者權益、勞動力市場產生嚴重的限制作用,學界對該協議的認識及于勞動法與反壟斷法領域,但二者存在法益保護錯位困境。該協議的形成與勞動力市場獨立性判斷、人才挖掘異化等因素相關,對“互不挖人”協議缺乏具體的認定機制和規制制度,導致該協議對勞動力市場形成嚴重阻礙。立足反壟斷法保護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規制理念,以反壟斷法益價值保護和規制機制為切口,現行《反壟斷法》亦具備規制“互不挖人”協議、保護勞動力市場的功能。應當基于《反壟斷法》法益保護和規制機制,將“互不挖人”協議納入非典型橫向壟斷協議,并通過完善勞動力市場認定、司法審判與和解機制,強化對“互不挖人”協議的《反壟斷法》規制。
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綜合處副處長丁東紅作《健全國家執行體制,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推動雅安執行工作提質增效》專題演講。丁東紅副處長從管理、機制等重要方面交流了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成效和經驗。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李宗儒作《現行醫療補助費制度的存廢問題探析》專題演講。李宗儒律師認為,我國現行“法律”層面并未規定醫療補助費,在首次規定醫療補助費的《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被廢止后,司法實踐中對于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時應否支付醫療補助費的裁判觀點不統一。隨著我國勞動法律體系的完善以及社會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補助費制度已不再符合當前勞動用工現狀,甚至導致出現了勞動者待遇失衡的司法困境,應當明確廢止。若保留醫療補助費制度,應在立法層面進一步明確,考慮將醫療補助費制度納入社會保險。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西南交通大學法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副教授鄧君韜擔任專題學術討論評議人。鄧君韜副教授認為,論文《解釋論視角下用人單位懲戒權的裁判進路》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與實踐價值,與王娜副秘書長的博士論文《用人單位懲戒權法律規制研究》觀點不謀而合,高校學者、研究生與司法實務部門同志不約而同關注到該類問題,正是理論研究聯系司法實務的真實注腳;論文《人工智能與青年就業》以詳實的數據提出非?,F實和緊迫的問題,即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對青年勞動者造成的巨大就業挑戰,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實踐中普遍存在“挖人”現象,論文《“互不挖人”協議的反壟斷法規制》的觀點和建議是否普適于各式各樣的“挖人”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健全國家執行體制,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和社會公眾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推動雅安執行工作提質增效》專題演講體現出“如我在執”“司法為民有溫度,高效執行保民生”,期待雅安中院貢獻更多司法智慧;認同論文《現行醫療補助費制度的存廢問題探析》的結論與觀點,“有必要重新審視醫療補助費制度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予以存續或廢止的立法確認。
【閉幕式】
閉幕式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秘書長、上海格聯(成都)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姚文軍主持。
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名譽顧問鄭尚元作會議總結。鄭尚元教授表示,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自成立以來辦會非常成功、規范性程度高;本次年會各項議程,宏觀層面的選題高度契合國家政策和立法前沿,微觀層面的學術探討緊密結合勞動司法實踐,體現出學術與實務的共同關注;關于現行醫療補助費制度、“互不挖人”協議的法律規制、用人單位懲戒權等諸多具體問題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仍有待凝心聚力、上下求索、時間沉淀,期待研究會將學術研討堅持下去、討論起來!
會議最后,姚文軍秘書長表示,本次研討會是思想碰撞交流、觀點智慧交融的一場學術盛宴,各位專家、學者圍繞新質生產力、城市治理、平臺用工、就業等社會法關鍵議題展開了精彩發言,相信會帶給大家諸多啟發,并代表研究會秘書處、會務組衷心感謝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葉靜漪副會長、鄭尚元副會長親臨指導和幫助,感謝四川省法學會、西南財經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和理事會成員,感謝會務組、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期待與大家再聚!祝福大家身體康健、工作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