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副會長、法治文化研究會會長張蘇軍一行在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調研馬錫五審判方式研究及成果運用工作并召開座談會。
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所長、法治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周占華,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韓世峰,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李巍濤,中國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朱乾乾,《民主與法制》社駐甘媒體站副站長馬震坤,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楊學鵬,省法學會副秘書長姚亮峰,慶陽中院黨組書記、院長楊玉龍,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唐兆慶一同調研并出席座談會。
調研組瞻仰了馬錫五銅像雕塑、“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題詞碑,參觀了馬錫五審判方式工作室、馬錫五審判方式文化中心等陣地,詳細了解慶陽法院新時代踐行馬錫五審判方式特色司法品牌建設、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工作相關情況。
座談會上,慶陽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彥高匯報了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誕生、創新和研究成果運用情況。觀看了專題片《馬錫五審判方式永放光芒》。市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春芳,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振輝作交流發言。韓世峰作工作指導。
調研組指出,慶陽市作為“馬錫五審判方式”的誕生地,在依法保護、研究挖掘、傳承弘揚紅色法治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許多理論研究成果,推出了一系列紅色法治文藝作品,推動了“訴調”“警調”“訪調”對接工作,在預防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巧兒說法”被國家商標總局認證為知名普法品牌,市法院、市檢察院系統設立的“馬錫五式”工作室,“窯洞法庭”“集市法庭”“車載法庭”“田間法庭”“果園法庭”等深得民心,為不斷探索新時代人民調解工作新路徑注入了強勁動力,為全省主動創穩奠定了堅實基礎。
調研組要求,要始終堅持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充分利用和保護紅色法治文化資源,持續挖掘整理、系統研究、加強交流、繼承發揚,通過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論壇,開展紅色法治文化課題研究等,不斷研究和傳承紅色法治文化,賡續紅色基因,敢于開拓創新,把紅色法治文化、“馬錫五審判方式”所蘊含的精神發揚光大,綻放出更加亮麗的時代光芒。
楊玉龍表示,我們將認真學習領會此次座談會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要深入探索實踐,不斷傳承和發揚“馬錫五審判方式”精神內核。借鑒歷史經驗,傳承紅色文化,緊密結合工作實際,持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讓“馬錫五審判方式”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價值與活力。要始終恪守人民情懷,持續踐行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將群眾路線貫穿到司法實踐中,將群眾感情貫穿于辦案全過程,將人民滿意作為評價標準,抓實“公正與效率”,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忠誠服務大局,堅決維護和保障平安慶陽、法治慶陽建設。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記“國之大者”,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繼承和發揚馬錫五等老一輩司法工作者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助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慶陽、法治慶陽,為慶陽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