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推薦

        四川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理論與實踐交流座談會、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4年年會暨第三屆長江上游司法保護研討會在成都召開

        來源: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 作者: 發布時間:2024-11-30 15:09:42

        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11月29日,由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主辦,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成都環境資源法庭)、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承辦的四川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理論與實踐交流座談會、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4年年會暨第三屆長江上游司法保護研討會在天府中央法務區召開。

        1732950619893.png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四川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四川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楠,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筠,四川省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何蘋,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能出席會議。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瑤主持會議第一階段。

        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和草原局、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四川省生態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的相關領導與部門負責同志,部分中、基層法院分管環資審判的院領導、環資審判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2024年年會論文獲獎作者代表、部分高校師生代表等150余人參加會議。

        領導致辭

        四川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四川省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劉楠:

        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豐富的實踐調研,產出了眾多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為相關環境資源法律政策的制定、實施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全省法院系統積極作為,立足四川實際,不斷探索和完善環境資源審判的各項機制,積極推動環境資源審判與行政執法、生態修復等多環節的銜接機制建設,為環境資源保護筑牢了堅實的制度根基。此次研討會搭建了一個極為寶貴的交流平臺,希望大家圍繞環境資源法學的前沿問題、熱點難點,展開深入探討,分享自己的見解與經驗,通過交流互鑒,共同推動環境資源法學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能:

        全省法院緊緊圍繞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以高標準司法、高水平保護促高質量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司法制度機制建設,在助推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護航四川綠色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他強調,要堅持理論實務融合,激發生態文明司法體制機制改革源頭活水;要堅持問題導向,抓住生態文明司法體制機制改革關鍵環節;要拓展國際視野,探索司法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四川經驗。

        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魯籬:

        介紹了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在環境資源法學學科建設取得的成果,表示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將繼續支持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的發展,繼續與法院系統、檢察院系統、生態環境行政機關等實務部門以及各科研機構展開更加密切的協作,進一步推進環境資源法治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事業取得更大進展。

        頒發聘書


        會上舉行了“成都環境資源法庭生態環境資源審判特聘咨詢專家庫” 專家聘書頒發儀式,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能為專家代表頒發聘書。

        1732950634954.png

        主旨演講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工黨中央副主席、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呂忠梅作主旨演講,從已有工作基礎、正在進行的工作、推進方向和重點三個方面介紹了生態環境法典編纂研究的進展和思考,指出中國生態環境法典編纂條件已經成熟,環境法典應定位于“領域性”法典,采取“雙法源”格局,適度法典化模式進行編纂,認真總結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視角講好中國環境法典故事。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楊筠以《四川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立法實踐》為題作專題演講,介紹了四川立法機關秉持 “全新要求、最嚴保護”的生態環境地方立法理念以及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要素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立法的情況。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海嵩以《法典編纂背景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優化》為題作線上演講,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定位及規則完善等方面論述了如何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張寶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功能闡釋》為題作線上演講,分析了當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法理困境,認為應當建立“公法性質、私法操作”的公益保護請求權,適用“責令修復+代履行”的公法救濟機制。

        學術交流環節,14名主講人分別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綠色低碳發展法治保障、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環境修復、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與流域司法保護等四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4名專家學者分別進行點評。

        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教授陽露昭作研究會2024年年度工作報告,舉行了研究會換屆人事議題。會上還宣布讀了2024年年會論文征集情況及表彰決定。

        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崔金星受主辦單位委托宣讀會議碳中和報告,經核算本次會議產生的碳排放總量共計13.512噸,個人碳排放強度0.1008噸,通過購買14噸VCS碳信用額進行抵消,并在VERRA平臺完成碳信用額注銷,實現本次會議碳中和。

        本次會議為全省環境資源法律、法學工作者共研理論及實務問題提供了交流平臺,對共聚長江上游生態文明建設強大合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將為長江上游流域及沿岸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支撐。

               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上,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楊舒程再次當選常務理事(連選連任三屆)。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长乐市| 巴楚县| 双流县| 德兴市| 长子县| 徐闻县| 福鼎市| 昌宁县| 文登市| 元谋县| 陵川县| 克东县| 南昌县| 菏泽市| 即墨市| 临海市| 滁州市| 武宁县| 晋城| 崇礼县| 庆阳市| 佛教| 玛多县| 新安县| 二连浩特市| 大埔县| 涟源市| 静海县| 城口县| 辽阳市| 阳朔县| 科技| 连城县| 洱源县| 高碑店市| 靖远县| 娄烦县| 南昌县| 湖南省|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