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環境司法理論研究與審判實踐的深度融合,積極服務保障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綠色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5月17日,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與四川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在天府中央法務區興隆湖畔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會上還舉行了環境法治研究實踐基地授牌儀式。
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胥堅;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陽露昭;副會長、西南石油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衛德佳;副會長,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董事長何錦峰;專家委員、省環境保護政策法制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覃棟材,專家委員、省律協監事會副監事長何敏;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高峰;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楊誠,黨組成員、副院長楊清明,審委會專職委員徐翔;成都鐵路運輸第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艷秋;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蘇青以及省法學會學術部負責人趙恒偉、環境資源研究會的部分專家學者,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全體院領導、干警代表,特邀媒體代表參加會議。會議由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徐翔主持。
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楊清明副院長在致辭中指出,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復同意,對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內7個市(州)20個縣(市區)的部分環資案件進行集中管轄,是服務保障大熊貓國家公園嚴格保護、依法管理、永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與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就相關領域司法保護研究達成戰略合作共識并建立研究實踐基地,將為環資案件集中管轄“四川模式”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提供有力支持。
省法學會胥堅專職副會長代表省法學會,對雙方成功簽訂合作協議并共建法治實踐基地表示熱烈祝賀。他在講話中指出,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與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緊密合作,在智庫建設、干警培訓、人才培養、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共建、共享、共贏,將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五項重點任務提供有力保障,為四川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創新發展提供更加嚴密的法治保障。
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高峰庭長指出,作為集中管轄“一園三江”(即大熊貓國家公園,沱江、岷江、嘉陵江三大流域)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內環境資源案件的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要把握改革機遇,以此次簽約和基地共建為契機,借智、借力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集中管轄審判職能,不斷提升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司法保護水平。
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胥堅(左二)參觀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
成都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楊誠院長簡要介紹了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環資案件集中管轄改革的基本情況,展望了相關審判機制改革的發展前景。他強調,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與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達成戰略合作共識、共建法治研究基地,要充分發揮合作共贏優勢,努力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四川生態司法新經驗,勇挑新時代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的生態重任,為美麗中國四川篇章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作出應有貢獻。
此次成都鐵路運輸第二法院與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成功簽約和授牌,為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研究全新探索、生動實踐提供了良好開端,內涵豐富、意義深遠。
(舒程 通訊員 黃浩原 馮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