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法治四川建設規劃(2021年-2025年)》,2021年11月21日,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2021年年會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專題研討會通過線上會議形式圓滿舉行。
本次會議由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勞動關系創新中心承辦,民主法制建設雜志社、四川勞動保障雜志社協辦。四川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胥堅、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張邦富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省內外高校、政府部門、法檢兩院、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等14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了會議。
本次會議分為開幕式、研究會理事會會議及宣讀獲獎論文名單、主題演講、專題研討、閉幕式五個環節。
【開幕式】
開幕式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玲主持。會議開幕式上,四川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胥堅、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張邦富分別致辭。
胥堅副會長介紹了今年以來,四川省法學會在省委和省委政法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強化政治引領、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深化法學研究和法治服務、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保持高位求進、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報送的相關對策建議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有關經驗做法得到了中國法學會多次專報刊載,省法學會支部被評為四川省直機關先進黨組織。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地、各研究會所有同志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胥堅副會長充分肯定了研究會這一年來在章群會長帶領下、在各位會員的大力支持下,開展的大量卓有成效、實實在在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學術成果和社會效果,希望研究會繼續堅持黨的領導,確保正確政治方向;發揮優勢作用,致力服務發展大局;規范學會建設,打造學術研究品牌;不斷推動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
張邦富副校長代表西南財經大學對大家的到會表示熱忱地歡迎和衷心地感謝,表示研究會從建立到發展到壯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四川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共同富裕推進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希望研究會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法治思想,積極搭建各種溝通交流平臺,團結帶領廣大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理論與實務界同仁,為地方政府決策建言獻策,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生改善貢獻力量,為四川民生與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議程一 研究會理事會會議及宣讀獲獎論文名單】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理事會會議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玲主持。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會長章群向全體會員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全會精神,并作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2021年工作總結及2022年工作展望。
章群會長報告,這一年來,研究會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思想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深化學術交流,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理論研究;圍繞“實體化”“實戰化”,聚焦勞動和社會保障法重點領域,積極服務法治國家建設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守正創新、薪火相傳,厚植勞動和社會保障理論與實務人才根基
章群會長表示,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我們才能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度演進互動的復雜條件下,堅持正確前進方向。接下來,研究會要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為目標,聚焦創造公平就業環境,聚焦培育高素質勞動者,聚焦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聚焦特殊群體合法權益保護,聚焦數字法治與數字賦能,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努力培養高素質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治人才,做到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章群會長代表研究會宣讀了本次學術年會獲獎論文名單。據悉,本次會議征集了來自全國各地,涵括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律師事務所、政府及司法實務等部門的作者投稿。組委會圍繞年會主題、問題意識、選題創新、文獻綜述、學術規范、論證邏輯等分項指標,最終評選出一等獎論文3篇、二等獎論文8篇、三等獎論文14篇。研究會既是學術交流的平臺,也是我省勞動和社會保障法治人才的培育平臺。
【議程二 主題演講】
主題演講環節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玲主持。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潘怡作《以監督發現問題,以立法破解難題》主題演講。潘怡主任表示,人大監察司法工作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圍繞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注重精準發揮職能作用,統籌立法和監督工作,以監督發現司法實踐、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及時把這些問題和相關對策意見轉化為立法建議,推動法律制度體系完善,并針對推動切實解決執行難、加強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兩個方面展開具體交流。
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勞動關系處副處長肖瀟作《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主題演講。肖瀟副處長討論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與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之間的重要關系:提升認識,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完善制度,做大與分好蛋糕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優化服務,維護好勞動者權益是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庭長黃小華作《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的司法應對》主題演講。黃小華庭長提出,在辨明平臺用工模式、警惕隱蔽雇傭、判斷人格從屬性的前提下,查清平臺、勞務公司、零工之間的具體法律關系,進而適用無過錯歸責原則來確定不同賠償責任主體的裁判規則構建,兼顧平臺經濟發展與零工群體權益保障。
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胡大武作《勞動社會保障法科生的培養——西政探索》主題演講。胡大武教授從人才鏡像、培養方案、平臺設計、運行機制、效果評價五個方面交流了西南政法大學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科生的培養舉措,提出“學生職業發展促進系統”未來構想,實現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讓法律走進萬企萬家。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名譽顧問、laboroot勞達咨詢集團總裁魏浩征作《切實發揮企業自組織作用,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主題演講。魏浩征總裁認為,企業內外環境變化對組織模式、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自組織”能夠獨立面對內、外部客戶,具備自我決策和獨立核算能力的價值創造單元,其活力高于他組織,自管理的效率高于他管理,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建立共同目標、領導力變革、組織架構改革、用工與薪酬匹配是“自組織”的四個關鍵實踐。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名譽顧問、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一帆作《促進家政工人體面勞動的法治保障》主題演講。楊一帆副院長分析了“家政工人”的基本內涵與現狀,討論了法治保障家政工人體面勞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應當推進法律關系認定,明確法律關系各方主體的利益訴求,對不同利益主張下家政用工法律關系認定進行成本分析。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蓓作《在確認勞動關系爭議、書面勞動合同及其法律責任爭議、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訂立爭議、勞動報酬爭議等九大高發和疑難爭議,課題開展過程中,需要協力攻克數據收集、數據檢索、數據提取三道難關。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曉林作《國家 企業 勞動者三方利益平衡》主題演講。王曉林主任介紹了于2021年9月29日經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四川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關于“育兒假”條款規定的內容,提出“育兒假”規定給企業帶來了一定壓力,需要進一步平衡國家、企業、勞動者三方利益。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華大學知識產權、法學院副教授王黎黎作《中國特色集體協商的和合倫理基礎及權利設計》主題演講。王黎黎副教授認為,中國特色集體協商中的協商目標協調、協商行為配合、協商收益均衡,分別基于和合倫理中和合共生、和善誠信、和衷共濟的倫理秩序。集體協商現行立法中,協商團體形成權、集體協商權、政府介入請求權、集體合同草案決議權的權利體系,維系了和合倫理秩序,與西方集體談判中團結權、集體談判權、集體行動權的權利體系相區別,彰顯了中國特色。在和合倫理基礎之上的集體協商,還應進一步完善政府介入請求權,細化協商團體形成權、集體協商權,保障集體合同草案決議權,推動協商雙方對倫理規則的內化。
【議程三 專題研討】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悅蘅擔任專題研討環節主持人兼與談人。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廖娟作《超齡勞動者法律關系認定研究》專題報告。廖娟副教授認為,超齡勞動者法律關系的定性涉及工傷保險待遇及其他相關勞動權益保護問題,并通過梳理立法現狀、司法矛盾、理論爭議,基于退休制度重構和勞動關系從屬性、勞動法立法宗旨及社會法理念,提出超齡勞動者勞動法律關系保護建議。
四川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彭詩睿作《檢視與完善:我國勞動法領域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專題報告。彭詩睿認為,有必要在肯定懲罰性賠償制度功能價值的基礎上,通過擴大適用范圍、明確歸責原則、優化維權程序對勞動法領域中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進行完善,激發懲罰性賠償制度在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方面的獨特潛能。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黃梅作《個人信息保護法視角下用人單位知情權與勞動者隱私權的平衡》專題報告。黃梅律師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生效,一定程度上構建起了平衡用人單位知情權與勞動者隱私權的橋梁,建立完善的員工個人信息處理全流程風險防控機制將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應有之義,只有審慎對待,才能從根源上減少矛盾沖突,促成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馮思綺作《自主性悖論:中國外賣平臺工作自主性對工作壓力的影響》專題報告。馮思綺認為,外賣平臺存在工作自主性悖論現象,即工作自主性更高的眾包騎手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應當規范雇傭關系范圍,限制平臺靈活用工比例,建立責任和義務的平衡,為外賣平臺從業者提供決策建議。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曾雪琳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研究》專題報告。曾雪琳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位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交匯處,在經濟發展中處于重要地位,在探索勞動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過程中,成都市新都區和重慶市九龍坡區積極發揮了“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地區的示范作用。
四川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劉珂作《“三孩生育”背景下,女性就業權與生育權的平衡保護》專題報告。劉珂認為,“三孩”政策背景下,如何實現對女性就業權與生育權的平衡保護是女性勞動權保護的新課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壓力分擔機制等相關配套制度,緩解企業用工成本,積極應對女性勞動者就業權可能面臨的新問題。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黃思銣作《算法控制型平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及治理路徑—基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視角》專題報告。黃思銣認為,算法的過度控制已對勞動者權益保障和職業發展造成了法律和倫理層面的消極影響,平臺企業是共享經濟中消費者與勞動者供需雙方進行信息交換及價值交互的社會化中介,基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自主治理視角,平臺企業應主動提供社會保障、自覺接受政府監管、參與行業規范制定及自行優化內部管理。
【閉幕式】
閉幕式由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四川海峽律師事務所執行合伙人姚文軍主持。
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賀玲作會議總結。本次年會緊扣時代脈搏,研討內容既關照到當前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學熱點問題,也論及該研究領域基礎理論和制度建設問題;參會人員涉及長三角城市群、成渝雙城經濟圈、京津冀城市群等地,實現了理論與實務的互通交流,法學與其他學科的跨學科交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交流。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四川省法學會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研究會堅持齊心聚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