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紀念屈原等為一體的傳統節日。千百年來,端午節與端午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其作為我國第一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不僅是歷史的傳承、文化的盛宴,更承載了濃郁的家國情懷和豐富的精神內涵。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江陽區法院第二黨支部組織開展主題道德講堂活動,再一次深刻學習領悟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
習聲回響
黨員干警們開啟一段感受家國情懷的精神之旅,思考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學習模范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從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再到鄭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中華民族的“民本思想”在時間的長河中不斷沉淀。黨員干警們通過觀看2024年度法治人物宣傳片《政法先鋒——丁宇翔 新時代的法治逐光者》,一起感受法院干警的為民情懷。
誦讀經典
端午,華夏兒女紀念屈原的日子。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潔,屈原的人格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煥發閃閃星光。干警劉洋誦讀著名詩人余光中所寫的紀念屈原的詩《漂給屈原》。
“誠即用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錚錚鐵骨奏響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干警蒙成偉誦讀抗日名將楊靖宇所作的《沁園春》。
淺談感悟
家國情懷的千年回響,汨羅江水奔涌千年,裹挾著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家國絕唱,干警陳駿分享感悟。
后 記
在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里,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也正是基于這一道德自覺,盡管時代在變,但家國情懷始終是這一傳統節日不變的底色。“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為悔。”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提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書寫法院人自己的家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