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開展以來,樂山市公安局黨委始終將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作為檢驗教育整頓成效的重要標準,以“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積極服務市委市政府“旅游興市、產業強市”發展主旋律和“全域旅游”的戰略布局,結合開門評警、“金點子”征集活動和樂山旅游市場逐步復蘇的特點,大膽思考、銳意創新、主動作為,確保了全市旅游景區治安秩序持續平穩,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廣大游客的一致好評。
大力實施強基為民舉措,進一步夯實旅游警務運行基礎
一是推動旅游警務基礎建設。制定《推動樂山旅游警務規范化建設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旅游警察支隊、景區分局、分縣局、轄區派出所職能定位,推動建立完善“四級一體”旅游警務新模式;同時,加強專兼職旅游警察隊伍建設,并以核心景區和熱門景點為重點,實施警務前移,整合旅游警務、游客服務中心等功能,打造示范旅游警務室和旅游警務服務點。
二是優化旅游警務勤務模式。按照“全域介入、淡旺結合、靈活機動”原則,建立派駐增援、梯次用警和全域布警機制,淡季旅游警察常規做好各旅游景點秩序維護和旅客服務管理工作,警力實行動態保障,確保資源共享;旺季實施“旅游警察”全域布警,打破基層機關界限,強化警種部門互動增援,實行街面巡邏、窗口單位及景區統一佩戴旅游警察標識,提升勤務效能。
三是夯實旅游警務管理基礎。積極與文廣旅、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平安景區”創建活動,推動景區及涉旅企業的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同時積極推進旅游警務自愿者隊伍和社會化群防群治力量建設,建立完善旅游高峰、節假日等重點時段網格化、動態化、社會化協同管控機制。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共配備專兼職旅游警察473人、輔警306人,打造規范化旅游警務室12個,警務服務點27個,建立旅游警務自愿者隊伍6支、治安防控隊伍31支,實行淡旺季動態布警3次,警力不足瓶頸得到有效破解。
大力實施增效為民舉措,進一步提升涉旅警情管控效能
一是抓住整體聯動這個關鍵。探索建立公安機關與涉旅部門信息流轉規范,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區域協同、旅情共處”的“五位一體”綜合執法治理模式,同時緊緊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契機,加強與重慶市相關地區旅游警務工作的合作交流,建立完善協作互助機制,促進兩地旅游警務工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二是突出業務統籌這個重點。完善涉旅多發性警情內部分類處置機制,構建“統一調度、綜合指揮、快速反應、配合有序、高效處置”的旅游警情規范處置流程,進一步明確旅警支隊與各業務警種部門的在辦理涉旅案事件、應急處置、警務服務等方面職責分工,充分發揮專職機構在涉旅案件辦理中的業務統籌和樞紐作用,保障警務規范運行。
三是把牢風險防控這個核心。建立完善景區安全風險預警機制、治安分級管控機制和涉旅負面信息分析研判引導機制,以推進“護旗”“百日平安”系列專項行動為抓手,部署開展旅游治安秩序專項治理,形成嚴管嚴控態勢。同時,探索建立應急救援區域協作模式和景區間治安聯合聯動防控機制,最大限度防范和消除各類涉旅風險隱患。工作部署以來,已開展樂渝兩地旅游警務合作交流2次,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市、縣兩級綜合執法治理7次,流轉涉旅信息72條,查處違規違法旅游賣場5家次,開展旅游治安秩序專項整治3次,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42處,辦理涉旅行政案件27起、刑事案件3起。
大力實施聚能為民舉措,進一步增強旅游警務服務水平
一是健全管理服務機制聚能。以“警情處置不過夜、不耽誤游客行程”為導向,健全完善“首問責任制”,在景區探索建立交通事故快查快處、涉旅糾紛快調快賠,涉旅業務快交快辦機制;同時,建立完善涉旅警情及案事件定期分析研判和旅游警務質量監督機制,并通過多種形式發布典型涉旅案事件提醒和旅游安全警示,全面搜集意見建議,切實整改涉旅瓶頸問題。
二是強化管理服務效果聚能。制定旅游警察服務標準,全面規范旅游警察著裝禮儀形象、執法勤務服務、業務素質能力等要求,積極推廣大佛景區分局“五心服務”模式;探索推廣“互聯網+旅游警務”綜合性網上警務室建設,不斷拓展網上服務應用功能,在5A級景區游客服務中心試點建立“旅游警務”服務站,探索實行公安服務“一網辦、一證辦、一站辦”,打造旅游服務綜合體。
三是提升管理服務形象聚能。以提升旅游警察影響力和美譽度為目標,借助傳統媒體和“兩微一端”等新媒介,完善典型發掘培育選樹宣傳機制,緊緊圍繞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策劃“護航旅游我在崗”主題活動,積極組織開展“最美旅游警察”評選活動,通過講好樂山“旅游警察”故事,發好樂山“旅游警察”聲音,不斷提升樂山旅游警務品牌效應。工作推行以來,已完善警務服務項目6項,向游客推送道路交通及景區安全預警信息20余次,提供交通及戶政業務便捷服務1600余人次,調解涉旅糾紛187起,幫助尋人尋物260余人次,并按照“政治過硬、群眾認可、實績突出”標準,評選“最美旅游警察”10名。
(王海 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