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內江市公安局食品藥品環境犯罪偵查支隊(下稱市食藥環偵支隊)公布了一起涉嫌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案。8名犯罪嫌疑人仿造蘇泊爾不粘鍋,利用電商平臺低價銷售,損害他人利益,欺騙消費者,現已全部抓獲,正移送起訴中。
2021年7月,市食藥環偵支隊在工作中發現一條涉及內江籍人員在電商平臺上大肆銷售假冒注冊蘇泊爾商標標識產品的線索,該線索共涉及3個團伙,8家電商店鋪,4家公司。與此同時,蘇泊爾公司派員來到內江市公安局東興區分局報警,在市食藥環偵支隊的指導下,于7月9日立案偵查。
負責偵辦此案的內江市公安局東興區分局治安管理大隊民警伏攀介紹,公安民警首先鎖定了在內江電商中心某公司當客服的羅某和邱某。兩人違反公司規定,私下經營電商店鋪,在線上銷售一般炒鍋,并邀請同學吳某加入,在資中縣城租門店,負責打包處理和售后。
由于銷量不好,為獲取高額利潤,2021年3月,三人商定用吳某現有的電商店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蘇泊爾廚具,所獲取利潤由三人均分。
為固定進貨渠道,羅某與浙江省永康市某工貿公司工作人員呂美某取得聯系,并商定在其經營的“瑞津工貿”購買假冒“蘇泊爾”注冊商標的不粘鍋。
為了將仿制品做得逼真,呂美某等人使用激光設備在不粘鍋手柄上打印“SUPOR”商標,之后,將不粘鍋手柄以及不粘鍋打包好后通過物流渠道發給羅某等人用于銷售。
辦案民警伏攀介紹:“手柄和不粘鍋不是機械化焊接,而是簡單的手工敲制,做工粗糙,存在安全隱患。”
之后,為了吸引消費者,吳某等人將電商店鋪更名,為了規避監管,他們在店鋪名中,用“蘇泊尓”【“尓”(ěr)是一個漢字,同“爾”,是“爾”的異體字。】代替“蘇泊爾”,迷惑消費者。在網上發布有大量低價質優的蘇泊爾不粘鍋的信息,引導消費者下單購買。根據尺寸不等,售價從39.9元至59.9元不等,遠低于正品價格。
7月17日,在蘇泊爾公司維權部的配合下,民警成功偵破吳某等人涉嫌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蘇泊爾注冊商標標識案,共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經核實,犯罪嫌疑人銷售假冒蘇泊爾不粘鍋4000余個,涉案金額40萬余元。
此案的成功偵破,和傳統案件相比,體現了四“快”。
專班分析研判“快”。公安機關獲取此線索后,快速結合公安大數據等內部信息平臺查看嫌疑人的活動規律,通過海量信息匯總和綜合研判確定嫌疑人活動軌跡。
現場取證調查“快”。專班人員根據協查數據和研判數據,對涉案嫌疑人制作一人一檔的電子檔案,并將電子檔案下發至每一位辦案民警熟悉。
專業鑒定認定“快”。蘇泊爾公司積極配合,為公安機關出具具有資質的認定意見書,為案件順利偵辦提供了有力支撐。
異地抓捕審訊“快”。為實現“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打擊,市食藥環偵支隊與蘇泊爾等公司召開視頻會議,明確了收網時各自的工作職責,促進了抓捕的順利進行。
盡管案件已經偵破,辦案民警還是呼吁人民群眾,網購物品需謹慎,辨別真偽再下手,遇到侵權要報警,不讓騙子有機可乘。同時,希望人民群眾積極撥打110舉報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