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疫情擴散的關鍵在基層防控,而派出所是公安機關最基層的戰斗堡壘,重任在肩、責無旁貸。金牛分局沙河源派出所,作為全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爭創中涌現出的杰出代表,以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沖鋒在前、全力以赴、扎實工作,將“創楓”成果迅速轉化為阻擊疫情第一戰斗力、穩定力、續航力,用必勝之心、責任之心、仁愛之心、謹慎之心交出了一份黨旗飄揚在一線、眾志成城阻疫情的“紅藍答卷”。
Q1:如何第一時間組織起最強力量阻擊疫情,黨組織能力迎來政治大考?
“我們把新冠疫情防控作為考察綜合黨支部和黨建聯盟成效的最好實戰檢驗,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派出所所長時建。2019年7月5日以來,派出所黨支部積極協同屬地街道黨工委和處所黨支部,整合轄區內關系互不隸屬、層級高低不同、領域多元多樣的黨組織81個、企事業單位和“兩新”組織1000余家,形成在綜合黨支部統領下“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黨建聯盟共同體。
A:區域化黨建聯盟,迅速統建為疫情阻擊第一防線,“六大優勢”的瞬間整合,形成疫情阻擊第一戰斗力!
“組織優勢”+“聯盟優勢”——疫情來襲,我們不慌。沙河源轄區有14萬實有人口,越多力量聚集,越利于和疫情搶時間。1月23日(大年二十九)當天,由街道黨工委和處所黨支部組成的綜合黨支部直接規建為應急指揮部,派出所支部集體喊響“跟我干”,106名民輔警積極向街道黨工委遞交請戰書,與街道辦、社區410余名工作人員以及黨建聯盟發動的3000余名物管、自治組織、志愿者,混編為綜合、應急保障、宣傳輿論、交通運輸和文旅會展、市場監管、醫療救助、防控指導、群眾工作、支援救助9個方面性工作組,做到情報聯橫、資源聯調、卡點聯勤、人員聯排、隱患聯查、力量聯動。“近4000人的黨員干部和黨員群眾整編,因為黨建聯盟的關系,每個組都相對熟悉,交流順暢,工作也很齊心。”沙河源街道黨工委書記馮貴銀。
“帶動優勢”+“資源優勢”——紅色身影隨處可見。黨建聯盟下,800余名在職黨員、1200余名黨員群眾組建“黨員突擊隊”13個,配合派出所和社區開展入戶摸排、送菜上門、體溫檢測、防疫宣傳、站崗值守等工作。“兩新”黨組織積極“愛心接龍”,派出所先后收到轄區3個個體商家、1家央企的防疫物資捐助,社區醫院為民輔警開展免費身體健康篩查。“我們是一個牢不可破的疫情防控‘紅色壁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廖偉。
“黨員自覺優勢”+“黨小組優勢”——令未至,人已歸,陣已成。“支部還沒通知,黨員民警不等不靠,已經主動下社區工作!”教導員羅春學。新橋、王賈、長久、匯澤、川建等酒店多、小區多、疫區籍人員多和有醫院的社區的社區民警最先到崗。分局和街道辦會議期間,黨小組作為第一響應單元,小組長已經帶隊積極收集輿情、通報疫情、下社區工作,轄區內35名武漢籍居民、21個湖北籍游客,于當晚11時全部入戶見面或電話掌握。“在進一步工作分組之前,黨小組就是最明確的分組,有些工作應該做在前面。”第五黨小組副組長、社區民警楊瑾。
Q2:如何保持疫情防控精準到人、到點、到位,平安社區建設遭遇風控挑戰?
沙河源派出所結合城鄉結合部轄區流動人口多、“萬人小區”多、市場多的實際,將“創楓”與“一室兩隊”警務改革和平安社區建設緊密結合,指導成立院落自治組織和小區黨支部,大力開展“智慧小區”“熟人社區”建設,物管、保安、網格員、治安積極分子等社會力量在黨組織下團結起來。“今天看來,這些都為疫情防控打下了基礎。”副所長彭藝峰自疫情以來沒有休息過一天。
A1:“一室兩隊”警務改革成果成為提升一線防疫效能的“制勝法寶”。
“數據整合”+“一室”——信息全研判準,所以行動迅速。疫情當前,公安、網信、防疫、通信等部門數據第一時間歸口匯聚起最準確和最全面的情報信息研判要素,派出所“一室兩隊”警務改革設立的綜合指揮室,成為提速轄區情報融合效率、綜合防疫信息研判、動態調配防疫力量的第一陣地,為鎖定重點關注人員、明確重點防疫區域、統籌人力和物資,第一時間明晰了主攻方向,并持續滿足實時信息的核查核對需求。“通過數據碰撞比對、歸口完善,我們是金牛區疫區籍人員最多的派出所轄區。”綜合指揮室民警楊波,“對去過疫區或接觸過疫區人員卻謊報的,我們實時向現場反饋軌跡核查情況。”
“兩隊”+“1+3+N”——默契夠力量足,所以效果明顯。辦案隊作為社區警務隊的同步支撐,全力做好人員軌跡篩查摸排以及落地查人等工作,讓社區民警專心于人員摸排和小區院落防護。疫情第二天,34名社區民警會同輔警、網格員、綜治隊員和群防力量,僅用1天時間就完成了轄區內867名疫區籍人員的上門核查,先后發現9起發熱癥狀,經社區醫院診斷醫治后排除疑似。
A2:熟人型社區治理模式促提防疫排查效率,減緩居家隔離阻力。
“熟人社區”+“科技防疫”——從被動到主動,多了一份安心力量。基于“熟人社區”治理模式,社區民警、社區、物管、樓棟長、居民共同構成“五級聯動防疫監測機制”,居民成了“眼線”。1月23日至今,派出所接報涉疫警情181起,訓誡違規人員28人次;針對小區麻將館舉報占比23.5%的突出問題,派出所一方面加強重點宣傳和管控,另一方面動員屢犯者參與志愿服務,作為工作人員親身感受疫情防控形勢。“跟著李昌榮警官體驗了兩天,我切實感受到疫情嚴峻,大家辛苦。”蘇某如今是自住小區防疫志愿者的一員,主動承擔起小區日常消殺任務。派出所同時會同科技公司在“智慧小區”試點的興元綠洲小區,運行了“小區涉疫人員人臉預警系統”,既強化了隔離對象軌跡管控,又滿足了居民規避接觸傳染的需要。“摘一下口罩就可以進出,減少接觸風險,大家都很高興。”住戶李女士表示。
“發現確診”+“緊急隔離”——行動快措施實,堅決杜絕感染蔓延。“水韻天府”是金牛區首例確診病人的小區,社區民警在病發前3天就采集了感染者信息并告知居家隔離,有效避免了密切接觸者的新增。確診后,派出所一方面第一時間了解掌握了感染者從疫區返蓉歸家和從就診到隔離點的整個軌跡及接觸人員,上報指揮部通報屬地做好隔離,另一方面對整棟樓的住戶再次現場篩查分析,全樓進行了封閉隔離、專人值守。2月13日,小區順利解除隔離,期間無一起蔓延新增。民警與社區總結出“全面動員、全面排查、全面管理、全面消殺”的“四全”工作經驗,成為轄區內小區封閉式管控的執行標準。
“點面結合”+“需求保障”——既要控得住,又要服好務,最終要讓居家隔離觀察者穩得住。為避免接觸風險,派出所利用天網平臺對重點路段、重點部位不間斷巡查,一旦發現人員聚集,立即到場疏散。截至目前,對164名重點疫區返蓉人員落實了管控措施。針對隔離期間生活需求,通過制發防疫宣傳“五件套”、微信24小時在線服務、每日上門更換隔離倒計時紙條等方式,聯合社區醫院送服務,配合社區抓隔離,“戶戶聯勤”當好宣傳員、服務員、指揮員三重角色,確保留得住、穩得住、守得住。“除了出不了門,生活沒有太大影響,而且隨時有人關注關心,自己也很安心。”剛剛結束居家隔離的張先生表示。
Q3: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重壓力下,服務企業能力經歷重大檢驗?
A:“3+”工程打牢警企共商基礎,精細化警務供給助力雙統籌、雙促進。
沙河源轄區擁有大型市場11家、小型市場22家,企業商家13509戶,從業人員40000余人。派出所不斷整合警務要素、完善服務載體、做細做精內容,實行了“服務企業+”“安全保障+”“防風抗險+”的“3+”工程。“基于‘3+’工程的基礎,我們在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穩定經濟形勢上省了大力氣。”所長時建自疫情以來,先后組建了12個企業服務微信群,專門為轄區企業提供防疫指導,對企業復工復產遇到的體溫槍、消毒水等防疫物資購買困難,以及返蓉務工人員不能進出租房等問題及時溝通銜接。目前,幫助16家企業解決復工復產問題53個。
“三個一律”+“聯動打擊”——阻斷商鋪疫情傳播途徑,嚴打涉疫違法犯罪。沙河源綜合執法隊是金牛區唯一一個整合城管、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等職能并由派出所統一管理的綜合力量。“針對疫情防控,派出所、城管、市場監管共同制定了《街區疫情防控工作要點十條》,明確開業前“三必須”、開業中“三全”、開業場所“三嚴”等標準。”副所長劉韜。目前,執法隊按照“三個一律”的嚴管舉措,張發《致全區商家的告知書》1367份、《門前三包》85份,實現了“一鋪一冊”的建檔記錄。派出所聯合工商查處非法銷售防疫物資窩點3個、三無口罩27200個、體溫槍100余個。
“微管理”+“巧變通”——打好前中后期提前量,急、難情況特事特辦。派出所于1月27日主動拉建了囊括街辦社區分管領導和轄區市場企業負責人的“沙河源轄區市場疫情防控工作群”,前期掌握商賈行返軌跡、通報涉企防疫政策,中期征求開市意見、籌備防疫措施,后期收集復工需求、協調供需問題。2月7日,協調醫藥企業為3個市場調配18支體溫槍,解決了市場方體溫槍購買困難問題。針對特殊急、難需求,實行社區民警、派出所、街辦三級調處機制特事特辦,先后協調解決“菩提堂”商家急需取用公司資料、嘉事蓉錦醫藥公司辦理員工通行卡等問題。
“突出主體”+“細化指導”——助企復工落地有聲。督促復工企業嚴格按規定落實主體管理責任,動態掌握了62名湖北籍、武漢籍員工居家隔離情況;指導市場沿用小區院落封閉式管理方法,針對商家、顧客、物流制作不同類型出入卡;設置全自動體溫監測點,為集中返工人員開設“綠色通道”快查快放;對治安保衛重點單位和復工企業較為集中的量力市場、金府機電城、萬貫機電城等,“市場警務工作站”23名民輔警全天候值守、巡邏,并在重點時段和路段加強交通秩序維護。2月26 日,派出所聯合量力市場、萬貫機電城等大型市場管理方,模擬開業場景、預演運營流程,確保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雙統籌、雙促進。(孫偉 潘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