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鄰水縣石永鎮初級中學特邀高級心理咨詢師、廣安市心理學會理事劉慧擔任主講,以“中學生如何度過青春期并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為主題,通過沉浸式互動、案例解碼和情緒疏導演練,為全校師生帶來一場兼具溫度和深度的心理成長之旅。
破冰———心理課堂“活”起來
講座伊始,劉老師以“情緒盲盒”游戲打破傳統說教模式,邀請學生隨機抽取情景卡牌,即興演繹不同情緒狀態?!爱斈忝鎸荚嚱箲]時,身體會發出什么信號?”臺下學生紛紛舉手分享,專家則從生理反應到認知調節逐層解析,將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生活場景?;顒蝇F場,劉老師還帶領大家體驗“蝴蝶拍”減壓法,短短幾分鐘的練習讓不少學生直呼“神奇”。
解碼—成長痛點“亮”答案
針對青少年常見的自我認同、人際沖突等議題,劉老師結合真實咨詢案例,用“心理顯微鏡”剖析現象背后的成因。一段關于“社交恐懼”的動畫短片引發共鳴,專家隨即提出“3F傾聽法則”(Fact-Feeling-Focus),并邀請學生兩兩一組模擬練習?!霸瓉韮A聽不是沉默,而是用共情搭建橋梁?!本拍昙壱话嗤瑢W在筆記中寫道。
賦能——守護網絡“樹”起來
為延伸講座實效,學校同步啟動“心靈綠洲”行動計劃:
·教師層面:開設“心理教育微工作坊”,提升全員心育能力;
·學生層面:招募“心理觀察員”,建立班級晴雨表制度;
·家校層面:推送“心理錦囊”信息,構建三維防護網。
“心理健康不是選修課,而是人生的底色。”政教馮仁文主任在總結中強調。
活動尾聲,學生們將寫滿心事的“煩惱氣球”集體放飛,象征負面情緒的釋然。這場講座如同投進湖心的石子,激起的漣漪將持續擴散——據悉,學校后續將推出“心靈樹洞”信箱、積極心理學主題班會等系列活動,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校園日常,為每一位學子的成長注入“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