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鄰水縣豐禾鎮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積極響應,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和普通群眾的愛國熱情,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
基層“疫”線的戰斗堡壘
“希望村民朋友們,在家自行隔離,不要亂串門、亂走動,不要聚眾娛樂、打紙牌、打麻將,不要打堆堆,不要圍到起擺龍門陣,個人在家里“倦”到起,享受家的溫暖……?!边@是豐禾鎮上黑灣村用流動喇叭用方言勸導村民。
在鎮黨委的統一指揮下,上黑灣村黨支部迅速行動,堅持做到五個“第一時間”,構筑疫情防疫嚴密防線。一是第一時間組建隊伍。組建了一支由黨員先鋒隊隊員、村民代表志愿者、民兵和村組干部組成的疫情抗擊隊伍,共20人分片分組,形成5個強有力的“戰斗小組”。二是第一時間廣泛宣傳。上黑灣村用“土味”川話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在微博上獲得網友點贊,此經驗在全鎮迅速推廣,效果明顯。截至目前,該村累計出動流動宣傳車26車次,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份,懸掛橫幅4條,微信群推送40余條。三是第一時間摸排管控。該村累計摸排返鄉人員913人,其中湖北返鄉人員4人,重慶返鄉人員324人,其他地方返鄉人員585人。對湖北返鄉人員做到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堅持配合村醫生每天早晚監測體溫,并對他們生活所需物品主動聯系超市采取定點定時定人送貨上門服務。四是第一時間消殺防護。截至目前,對轄區內進行全面消毒殺菌,禁止趕場集會,累計取消壩壩宴17起,設立卡點1個,檢查車輛300余車次,勸返外地車輛100余車次,體溫測量720余人,勸導720余人,勸返427人次。五是第一時間群策群力。上黑灣村干部、群眾不分白晝黑夜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點點滴滴感染著每一名群眾,該村愛心人士紛紛向鎮村兩級黨組織捐款,截至目前,累計愛心捐贈58000元,此款項將全部用于疫情防控一線。
普通干部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
豐禾鎮地處鄰水縣東槽腹地,是東槽勞務輸出第一大鎮、交通要道,地理位置突出。近年來,小車走進了大多數中國家庭,每逢春節前后,疏堵保暢就是豐禾鎮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王良俊,豐禾鎮交管辦負責人,一名普通事業干部,在豐禾鎮工作已有21個年頭了,也是負責春節期間場鎮秩序維護的第8個年頭。8年來,53歲的王良俊都堅守在疏堵現場,每年從臘月二十五開始至來年正月十五,鄉親們闔家團圓的時候,往往是王良俊等交通人在外“風餐雨露”的時候。
大年初一,王良俊接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通知,要求變“疏堵保暢”為“摸排登記、勸返群眾”。此時的他已經連續高強度工作7個晝夜。
“堅決完成好組織的工作安排”。這是王良俊對自己的工作要求。接到緊急命令,他庚即帶領相關人員到鎮上、村上設立卡點,安排指導卡點人員對過往車輛消毒并做好信息登記,目前全鎮15個卡點的設置,他都親力親為。二十多天的不斷檔運轉讓年過半百的王良俊面容憔悴了不少,可是一到工作崗位,他又干勁十足,像個年輕小伙般沖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黨員夫妻拍檔唱響夫妻雙雙把“疫”防
“哪怕戰疫艱難,你要去,我便去。”這個像極了影視作品的故事橋段其實是發生在豐禾鎮的真實事件。
鄧建明,1985年生,南充市儀隴縣人,中共黨員。其妻王玲,豐禾鎮大梁子村支部書記。追隨妻子定居豐禾已13年。由于種種原因,今年是鄧建明沒回老家過年的第10個年頭,在老母親的期盼下,鄧建明一家人在農歷臘月二十九回到老家,打算歡歡喜喜過個新年。
然而,一個通知,卻打破了這場難得的團圓。
原來,妻子王玲接到豐禾鎮政府通知,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要求全體鎮村干部最遲于大年初二到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鄧建明稱:“妻子接到通知后,雙方父母都不同意她回去上班,因為妻子還在哺乳期,我們的二胎女兒才幾個月,正是需要她的時候。但是,我很理解、支持妻子。經過勸說,雙方父母都同意了妻子返崗。而我不放心妻子,就打算陪她一起回豐禾”。由于交通擁堵,大年初二晚,他們方才風塵仆仆的趕回了大梁子村。
回村之后,王玲立即組織村組干部開展工作,但大梁子村地處山區、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又需要每天到政府領取宣傳資料,且村三職干部中無人會開車、騎車??吹狡拮影l愁,鄧建明主動站了出來,志愿給村上當司機,用自家車充當村級臨時“公車”。鄧建明的加入,很好地解決了村上面臨的許多難題。從負責領取宣傳資料,到下村入戶宣傳疫情,排查湖北返鄉人員,同村組干部、村級護林員一起堅守檢疫檢測卡點,登記進出車輛和人員信息,再后來,更是成了湖北返鄉人員乃至全村群眾的“代購員”“快遞員”,哪家需要什么生活物資、常用藥品等,都可以直接聯系他。不知不覺間,鄧建明已經成為了大梁子村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員。
鄧建明說,“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我不是正式職工,但我是共產黨員,和全國的抗疫同志們一起戰斗是我該做的事。希望疫情早日過去,那樣我們全家就能團圓了,大家都能團圓了?!编嚱靼炎约簩ζ拮拥摹靶邸弊兂闪藢ψ鎳?、對人民的“大愛”。
從“非典”到“新冠”一直都在的身影
廖邦均和曾小紅,是一對平凡的退休夫妻。2018年從重慶回到豐禾老家,居住在豐禾鎮新華社區。他們放棄了城市的繁華,回到牽掛的故土。廖邦均老人說,“人嘛,老了都會有故鄉情節”。
當看到社區干部每天忙著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登記外來返鄉人員,聽到電視、廣播每天播放疫情變化情況后,廖邦均和曾小紅坐不住了,決定從積蓄中拿出2000元,用于支援疫情防疫工作。廖邦均說:“現在國家有難,我做不了什么,只能響應號召,呆在家中不添亂,疫情無情,但人間有情,2000元錢并不多,可能也幫不到什么,但我還是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祝愿國泰民安?!?/span>
據了解,這不是廖邦均夫婦第一次捐獻愛心,早在2003年非典時期,廖邦均夫婦就已經開始捐贈,2008年汶川大地震更是捐出了自己的多數積蓄。正是這些普通群眾的愛國情懷,激勵著所有戰“疫”人員更加堅定、更加努力地戰斗下去。
結束語
沒有一個寒冬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相信在鎮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鎮村兩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普通群眾的努力工作,積極參與下,在鎮黨委政府、全體干部群眾共同編織的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疫情防控網下,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愿看壯美河山,春暖花開,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潘高艷 張霞 游敏 代月莉 熊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