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馮,吃兩口再走,身體也要緊······”面對妻子的叮嚀,馮飛丟下一句“該換我值班了,空了再說”,就匆匆往外走去,誰知這一空,就是第二天凌晨7點半了·····。
馮飛,儀隴縣義路鎮黃家橋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2004年開始任支部書記,是一名在農村基層干部崗位上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工作10多年的同志。
這一次,面對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保衛戰”,他拖著“肝硬化”的身體,放下身患子宮癌的妻子,肩負起“疫情防控”的責任,帶領著黃家橋的黨員干部、群眾一直戰斗在防疫一線。
大年初一,馮飛正在南充兒子家里歡度春節,上午十一點突然接到義路鎮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他第一時間撥通村主任電話傳達政府關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安排部署黃家橋村疫情防控緊急事項,掛斷電話后,馮書記眉頭緊皺,坐立不安,心里像打起了撥浪鼓,心里想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要是在家鄉蔓延,我們的父老鄉親怎么辦”,于是他決定推掉幾家親戚的團年聚會活動,立馬讓兒子開車將他送回老家,親自指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當天下午,他就召集村“兩委”干部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安排部署返鄉人員摸排、防疫知識宣傳和群眾勸導工作。
為扎實開展好返鄉人員情況摸排,他組織黨員、干部全員參與,采取敲開門、喊醒人的方式,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摸排詢訪近600人次,詳細詢問務工地點、返鄉途徑地點、到家時間、密切接觸人員等信息,摸排不留死角,充分掌握第一手資料,做到心中有數。第一時間對湖北(武漢)返鄉人員按要求進行了居家隔離觀察,落實村醫對隔離觀察人員每天兩次體溫檢測,堅持每天到被隔離返鄉人員家中了解身體健康狀況,親自幫助采購生活物資并送至家中。
為讓群眾認識疫情的危害性和掌握防控知識,除每天三次固定廣播錄音宣傳外,還親自上門進行宣講,親自撰寫通俗易懂的廣播宣傳稿,如“堅持一個不出門,就是保護全家人”,“等靠要、睡大覺、戴口罩、疫病不得把你找”等,把上級黨委、政府會議精神和公告要求第一時間在廣播上進行宣傳傳達,對個別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抱有僥幸心理的居民出門、串門、扎堆等現象,在廣播上進行點名批評教育。該村五社因緊臨巴中舞風鄉較為偏遠,廣播收聽效果不好,他就借用車輛、安裝擴音器,作為流動宣傳車在社內開展宣傳,確保疫情防控宣傳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為防止群眾扎堆聚集,回家當天就對即將辦宴席的居民進行摸底調查,對正月初四、正月初九共計6戶即將舉辦嫁女宴席的居民開展勸導工作,同時與居民簽訂了婚喪嫁娶事宜告知書,做到“紅事”一律停辦。組建5支義務巡邏隊,親自帶隊參加巡邏巡查,對群眾扎堆、串門、聚集等現象進行勸阻,對居家觀察人員居家情況進行監督。同時,他號召黨支部共產黨員連續開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主題黨日活動”,以電話、短信、微信、走家入戶的方式勸導居民堅決做到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集,倡導全體黨員家庭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為嚴格落實本村人車不外出,外村人車不進入,他第一時間在該村與巴中市舞風鄉交界處設立卡點管控,黃家橋村是義路鎮最早設立卡點的三個村之一,該卡點實行村、社干部24小時值班值守,參與值守的干部基本上每兩天就是一 個通夜班,他也不例外,有些時候夜班結束,他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就又投入到疫情防控其他工作中去了,始終戰斗在防疫第一線。
“你也一把年紀了,工作別那么拼,身子骨吃不消······”面對家人的囑咐,他說:“我是共產黨員、使命在心間;我是基層干部、責任擔在肩;我是退役軍人、沖鋒必在前。當前,保障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我最大的心愿,打好“防疫狙擊戰”是我最大的使命,保護好一方平安是我最大的責任”。(儀隴縣義路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