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早,在眉山仁壽縣珠嘉鎮三溪社區12組的稻田邊上,社區黨委書記辜志勇和群眾一起,正在查看水稻長勢。
辜志勇是一名退役軍人,從2014年擔任村干部以來,他始終不忘初心,堅持退役不褪色,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責任與擔當。
在眉山仁壽縣,活躍著61名“兵支書”,退役回鄉后,他們延續在部隊的優良作風,不忘為民服務初心,建功“新戰場”,積極發揮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頭雁”作用,成為百姓致富的領頭人,鄉村振興的實踐者。
懷仁街道利林社區的黨委書記劉興(中)正在走訪群眾
推動產業不斷發展 助民增收
“我們社區共有2100畝水稻,今年的收成應該還不錯!”辜志勇看完水稻,又動身前往社區的餐飲聚集點,了解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
三溪社區是由原國和村和筆水社區合并而來,主要以發展餐飲業為主,但是以前的餐飲發展存在規模小、裝修檔次低、沒特色等問題。
通過不斷學習,外出學習先進經驗,辜志勇提出了集群化發展的思路,重新篩選業主,招強引優,集中引進了費記鰱魚、陵城食府等多家特色餐飲企業,成功打造了一個集美食、觀光、會客、餐飲為一體的聚集點。
“目前,聚集點上已有特色餐飲企業 21家,每年總營業額達1600萬元左右,不僅實現了進一步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群眾就近務工,穩步增收。”辜志勇說,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日漸發展,鄉村餐飲也再次走向新的高度,這為該社區餐飲行業發展帶來契機。
下一步,社區將引導轄區內的餐飲企業從食材、就餐環境、服務水平等多方面,進行提升與創新,打響鄉村美食品牌,吸引更多消費者前去體驗鄉村味道,帶動產業發展。
“只要大家齊心,一定能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從擔任村干部的第一天起,辜志勇就非常清楚自身的職責使命,社區的每個角落,都有他揮灑的汗水。
前不久,辜志勇因為胃糜爛住進了醫院,在動手術前,還不忘通過電話挨個向村委成員安排最近重點工作,他還說,如果不是逼不得已,真不想進醫院,耽誤工作。辜志勇的無私付出,讓群眾為之動容,而他一直都是一句話: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應該做的。
珠嘉鎮三溪社區黨委書記辜志勇(右)和群眾一起查看水稻長勢
著眼群眾所需所盼 為民解憂
和辜志勇一樣,仁壽縣懷仁街道利林社區的黨委書記劉興,也是一名“兵支書”,自擔任利林社區村干部以來,他始終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直把“村民富起來”當做自己的責任。
過去利林社區經濟發展緩慢,為了讓貧困群眾早日擺脫貧困,劉興經常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對策,尋找思路,考察項目。
結合社區的地理優勢和產業底子,在劉興的帶領下,自2017年以來,社區共發展蓮藕種植1100畝,枇杷種植520畝,櫻桃種植300多畝,每年帶動脫貧戶每戶增收5000元以上。
為民務實,做群眾身邊的貼心人,在劉興的腦海里,記錄著許許多多民情民意,他心里也有一本賬,始終把群眾放在心上,當群眾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見到他的身影,得到他的幫助。
針對社區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劉興積極組織志愿者,定期為老人提供日常服務;針對群眾出行不便的問題,近幾年來,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硬化道路20余公里,解決了行路難的落后局面……
“以前我們的李子和枇杷全靠自己運出去賣,等道路改造完成后,明年商家的大貨車就能直接開進果園了。”7月5日,利林社區9組的居民黃建明說,目前,路過自己家門口的鄉村道路,正從3米向5米加寬,他相信,未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葆軍人本色,在仁壽縣,“兵支書”們帶著對家鄉的深情厚誼,對群眾的承諾,奮斗在鄉村振興的最前線,書寫著新時代的動人故事。
(郭僑)